老子为春秋时期陈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老子故里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鹿邑是两千多年来民间与官方公认的老子故里。并获得了大多数古今中外权威机构对鹿邑太清宫老子故里支持与认可。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鹿邑县祭拜老子,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遗址与老子息息相关珍贵文物。
2012年2月23日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报中国文联审批、中宣部备案,决定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
8:00-17:30 是 开放时间 最佳时间全年,但是我觉得过年去最热闹。门票几乎都不超过100元,
著名景点:太清宫,明道宫 老子文化广场 老子升仙台 先天太后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
景点级别AAAA级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河南省鹿邑县
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几千年来一直是官方与民间传统公认的老子故里,历来是官方、民间老百姓祭拜老子的圣地,并且获得了当代绝大多数中外权威机构对鹿邑老子故里的支持与认可,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鹿邑祭拜老子;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一涡阳籍台湾道士马炳文打着修护鹿邑老子故里的名义在海外募捐,在筹到募捐款时却捐给自己的家乡涡阳,从此点燃了鹿邑、涡阳两县争老子故里的烽火。涡阳官方借此也遂以老子故里进行包装宣传,
故里之争由来 河南省鹿邑县几千年来一直是官方民间认可老子的故里,但自1990年代初开始流传一股“老子故里在涡阳”的说法,于是两地开始了近20年的老子之争。现将两地“老子”相争之始介绍如下:1990年6月,鹿邑县太清宫镇迎来一位远道而来的台湾客人———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的马炳文(祖籍涡阳),当时陪同他的是鹿邑老子学会会长张景志。马炳文在回台后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能来老子诞生地朝拜始祖,一生光荣。”同年7月28日, 当年的老子故里鹿邑人恭迎马炳文(涡阳籍)马炳文又致信张景志:“老君台、太清宫之现有建筑,年久荒芜,意欲发起募捐修护,未悉修护费需款若干……”。不长时间就收到捐款100多万美元。 1990年11月17日,马炳文又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称经他考察,老子出生在涡阳的根据比鹿邑还多。 马炳文突然提出老子故里不在鹿邑而在自己的老家涡阳,让鹿邑人一时难以接受。 有关此事,主要的当事人马炳文和张景志都已辞世,其中纠葛难以揣测,但涡阳方面在媒体上刊登过一篇《老子故里到底在哪里?》的文章,文章描述的是另外一个版本。 文章说,“1988年3月,如获至宝的马炳文再次回到涡阳,现场勘察后十分满意,也是从当年开始,其外孙马杰开始自费在郑店村的武家河畔进行挖掘,先后找到九口水井,挖出十余块碑记及大量汉砖、瓷器等文物,此后几年,马炳文先后辗转于涡阳和鹿邑之间,通过对比基本认定涡阳较符合老子出生地”。 最终,望眼欲穿的鹿邑只能眼睁睁看着这100多万美元投给涡阳,由此拉开两县近20年纷争的序幕。
“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的证据 老子故里在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既有古代文献为证,又有出土文物为据,验之地理位置也完全密合无间。同时也证明了,今人所谓老子故里在涡阳的说法不足为凭。 关于老子故里所在地,古今学者提出了诸多说法。其中,证据确凿、流传最广的是鹿邑说(刘庞生1998),而最能迷惑世人、最为谬误的是涡阳说(孙以楷2002,李玉成2003)。本文从四方面对鹿邑说进行重新论证,涡阳说则不攻自破。 文献信而有征 关于老子故里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其中写道:“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楚就是古代楚国,苦县就是今鹿邑县,厉乡(或作“濑乡、赖乡”)就是鹿邑县
老子故里城东的太清宫镇,而曲仁里就是今乡政府所在地--太清宫集。这本是一桩铁案,历代均史不绝书。如古苦县即今鹿邑,公私著述记载者就有如下数家。
地下证据确凿 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太清宫镇出土了很多周、
河南鹿邑太清宫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铜鼎唐、宋、元时期的文物、碑刻,发现了宋代殿堂遗址,整个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一座面积达3,000平方米,是故宫太和殿的两倍。20世纪80年代,河南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建成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围墙、山门等,并重雕玉石老君像,置于太极殿中。在隐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春秋至商代的夯土建筑、祭祀坑、马坑、大型墓葬等。马坑发现三处四坑,一般为四匹埋在一起(所谓一驷),马骨架排列有序,以四马架车的姿势摆放,马头上有铜饰件及革带痕迹,每匹马都随葬有罐、盆等陶器。 大型墓葬为两个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南北47.5米,宽7.5米。墓室内共清出随葬人骨架13具,狗骨架1具。墓内有大批精美文物,其中青铜容器68件,兵器及工具类20余件、玉器80余件、陶瓷器100余件,大量的币贝、骨镞等达千余。 出土铜器以酒器为最多,以方形器较多,有方尊、方觚等。形体较为特殊的有一条龙形觥,盖有三条龙盘卧其上,下为簋形。在该觥内还保存有淡黄色液体,酒香尚存。部分铜器带有铭示,有长子、长子口、戈丁等。其中以长子口为最多,可确定墓主人应为“长子口”。玉器有戈、刀等仪仗用具,也有壁、环、璜、柄形器、条形玉等礼玉和佩饰,以及牛、虎、鹿、鸟等形体的玉雕。出土有石磬、铜铙、骨排萧等乐器,骨排萧5件,其中两件较好,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排萧实物,并将排萧生产的历史提前了几百年。从出土器物特点及葬俗等方面分析,该墓时代应为商末周初之际(刘玉珍 2003)。从考古发现可以看出,早在商末周初这里就是中央王朝的一个军事据点或方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
老子故里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两千年来是官方与民间祭拜老子的圣地公认的老子故里,并获得了古今中外权威机构对鹿邑老子故里的支持与认可,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鹿邑祭拜老子。鹿邑县亦因老子故里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仙源县、卫真县、鹿邑县等县名。老子故里之争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涡阳籍台湾道士马炳文打着修缮鹿邑老子故里太清宫圣地的名义在海外募捐,在筹到募捐款时却违心私自捐给自己的家乡涡阳,涡阳官方遂借此机会以老子故里进行包装宣传,亦有少数不明就里的人支持。
关于老子故里的纷争,可追溯到1990年。当年6月,鹿邑太清宫迎来一位台湾客人———台北中华道教学院的马炳文(祖籍涡阳),当时陪同他的是鹿邑老子学会会长张景志。马炳文在回台后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能来老子诞生地朝拜始祖,一生光荣。”同年7月28日,马炳文又致信张景志:“老君台、太清宫之现有建筑,年久荒芜,意欲发起募捐修护,未悉修护费需款若干……”。
正为修复老子故里资金发愁的鹿邑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将资金缺口情况用信件形式告知了马炳文,此后,马炳文凭着自己在台湾的影响力,以“重建老子故里”的名义开始募捐,不长时间就收到捐款100多万美元。而1990年11月17日,马炳文又给张景志写了一封信,称经他考察,老子出生在涡阳的根据比鹿邑还多。
马炳文在收到100多万美元的捐款后,突然提出老子故里不在鹿邑而在自己的老家涡阳,让鹿邑人一时难以接受。有关此事,主要的当事人马炳文和张景志都已辞世,其中纠葛难以揣测,但涡阳方面在媒体上刊登过一篇《老子故里到底在哪里?》的文章,文章描述的是另外一个版本。
文章援引马炳文外孙马杰的话说,1987年冬,马炳文回到故乡涡阳,一是探亲,二是寻找老子故里,返回台湾前托付马杰继续寻找老子故里。是年冬,已是涡阳县政协委员的马杰根据民间传说,在距离县城不远的闸北镇郑店村,发现当地遗存史料与传说有很多吻合之处,并把一篇《考察随笔》邮寄给远在台湾的外公。
文章说,“次年3月,如获至宝的马炳文再次回到涡阳,现场勘察后十分满意,也是从当年开始,马杰开始自费在郑店村的武家河畔进行挖掘,先后找到九口水井,挖出十余块碑记及大量汉砖、瓷器等文物,此后几年,马炳文先后辗转于涡阳和鹿邑之间,通过对比基本认定涡阳较符合老子出生地”。最终,望眼欲穿的鹿邑只能眼睁睁看着这100多万美元投给涡阳,由此拉开两县近20年纷争的序幕。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