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出炉:
2018年浙江省受理了49804起离婚纠纷案件,在这些数据中统计,其中34.21%的离婚原因因琐事造成;30.16%因家境、性格差异、分居情感淡薄。25岁前女性离婚比例高,30岁接近,50岁后以男性居多。
看完这一则数据统计,在想,除了离婚比例逐渐增高,而那些没经过法院,协议离婚的又是多少呢?在婚姻状态下的又有多少是有幸福感、觉得稳定?为什么50岁后以男人比例为高,女人真心觉得没问题、很幸福了?
试问就算觉得婚姻质量不高,又有几个女人在40岁后,敢像林青霞一样,60多岁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这里不是鼓励离婚,而是看到离婚背后的隐忍、无奈。这里小编看到数据没有觉得意外,反而觉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越来越多的人在开始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女性而言,到了一定年龄,更需要精神的独立,了解自己是谁、需要什么,能为自己的真实发声,不是琐碎、唠叨,也能想为另一半付出些什么,是否是对方需要。
问问自己,无论年龄,能不能活出骨子里的自信、勇敢,了解人性、爱自己,对生命敬畏的同时还能对生活怀有希望
自己这几年的身心工作中,接触大量咨询案例和身体案例,常听到的咨询以两个问题居多:感情、案主自己的方向。在身体案例中,可以感受到如果情感没有问题,身体不会有表现在外的一些反应
咨询案例中,案主不清晰自己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而这段时间和一些奔四的男性朋友、亲戚聊天,很多男士的想法中,都有对婚姻不满,却又觉得最后和哪个女人结婚都差不多的消极想法。
看看他们的面貌,也从当初的有志男儿,帅哥一枚,眼神炯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斗志,一番生活挣扎,变成如今眼神的黯淡无光,身型松散,好似就要看破红尘却又赖在红尘不走的模样
到了能吃饱穿暖的今天,已经和我们祖辈为了传宗接代、互相结合搭伙过日子,互取所需不同。现代人的结合,最终是需要深入、理解的交流,到达心的层面。不然就会用其他方式满足。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
女人们呢,很多到了一定年龄,把中心放到孩子身上。或者购物、美容,缓解自己心理、容颜变老的压力。当然,这里不是说不保养自己,而是要看为什么去做。整容的生意那么火,一定程度反应了女人们的恐慌和空虚感。
男人此时便渴望新鲜或红颜知己。难怪张爱玲早就写出了红玫瑰与白玫瑰隐喻
这里没有对错,只是看到不论男人女人,内心同样的恐惧与不满。如果是爱满溢的,谁又会向外不断找寻呢。
春节和亲戚聊天,实在看不下去姨夫某些理所应当的行为,问阿姨这样感情好吗?得到的答案是快50岁的人了,还有孩子,已经没勇气选择了,将就过,和谁不是过。可这些她以为的能将就在身体层面,出现了各种身体的反应。
在前面2018年浙江省高院数据统计原因中,造成情感淡薄沟通不畅,琐事为导火索的主要根结又是什么?
我想上述的原因都反应了男女的沟通、理解,而这背后的症结也反应出男女是否敢去真实的表达,面对自己。
能独自面对生命本有的孤独,同时爱上自己,才有可能有爱的满溢流动给对方,这一点上不分男女,然后才能谈及如何真实有艺术的表达,相处。
如果我们不曾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看见过父母互敬互爱的沟通、表达,身体、神经中都没有留下过温和的记忆。是很难懂得如何在两性关系的相处中流动,用语言表达出心的温暖。
从小到大,学校中受到的教育又都是知识类,从没有开展一门两性关系或者人际的课程,人际关系又是踏入社会的必修课,那日后在生命中交些学费是必然,去学习如何在两性关系中沟通、说话是有必要的。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首先取决于男、女双方是否独立、清晰,动机不是索取。不然学习的沟通也只是技巧。
如果婚姻双方各自不独立,不能面对自己的问题,还在索取和渴望对方满足,那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注定很难有幸福感。女人们在婚姻中首先应该问自己一句话:“我足够爱自己吗?”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爱,不能自足,希望对方给予太多,在婚姻中自然很难得到尊重、满足。
两性关系就是另一面折射出的镜子,把我们想隐藏的毫不留情的照射出来,若是我们如实、敢在关系中真实有分寸,说出的话必定是口有余香,照射到对方反应的也是美好。
亲密关系就是藏也藏不住的照妖镜
自己的一个闺蜜以前的婚恋观很大程度受父母一辈影响,还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样的观念影响走入婚姻,男人也不是傻的,女方也不被真正尊重,不可能幸福,出现了许多狗血剧情之后,婚姻走向瓦解。
前两年学习占星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记忆犹新:“这个时代女人要去除依赖感,精神上独立;男人要学会敏感、细腻起来。”
人是群居动物,虽然知道人是孤独的,也要去适应,并能爱上自己后享受这样的独处。人也是社会的一员,在生活中不可能成为独行侠,避开关系。
关系中,谁都希望看到美好,可事实就是没有那么美好,大家才渴望看见。要保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寒暄太容易,观点一致、互补也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深入、深度,在每天真实的日常时,是否依然可以互相看见对方,互相理解,保持美好。
当关系深入时,自己是否清晰、在自我的界限与他人的融合中,有度的把握,对他人的了解程度、依赖与独立之间,各自惯性的考验觉察、面对对方的投射、各自的阴暗面与匮乏之处,全部一涌而来时,是否可以智慧处理。
有一个说法是,男人在原始社会中就以狩猎为主,保存到现在依然有影响,加之社会灌输教育男性的方式,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样类似的催眠模式,都会阻碍男性的真实表达。这是现在男性的一个特征,需要女性看见男性也有脆弱的一面,鼓励表达
同时女人有更多情感的流动、想表达的需求。这时女人们如果足够了解自己,也了解一般男人不喜欢喋喋不休,不如问问自己过度表达背后有什么需求?
如果女人们可以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或者和闺蜜们说说,做个宣泄,同时发展自己的爱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再和男人交流、不带怨气,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不依赖的沟通,男人一般如果有爱,也是会愿意满足的。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婚恋的热文写到:“心死是一瞬间,但是死前,其实已经历经折磨。”这句话应该能引起许多女性共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如果可以,谁也不会想走到婚姻瓦解的这一步,大多进入婚姻的出发点还是因为爱,想去携手走下去。
那在心死之前,及时的沟通、不等寒气凝聚之前就表达显得更重要。中国女性习惯了隐忍是美德,被教育这也是小事,那也是小事,殊不知加起来累积,就会形成婚姻中压死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包容、独立的同时,女性如果学会问问自己的心,不被以前灌输的信念洗脑,及时表达让对方了解,让婚姻保鲜也是现代女性要学会的必杀技。
前段时间热播的《如懿传》里面周迅演绎出了女性的成长、觉醒。可总觉得这样的女性还有着一股子对感情过于天真的倔劲和孤傲在其中,少了些生命的圆融,自己、他人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最近的《知否、知否》里面的明兰则演出了现代女性该具备的独立与刚柔并济,女性的阴、阳两面,对内对外处理事情的智慧。
她和祖母的一段对话很经典:
“咱们活这一辈子
总不能在这院子里头
绕弯打转的吧
若为了在男人面前
争一口饭吃
反倒把自己变成面目可憎的疯婆子
这一生多不划算”
借用瘳一梅编剧在《柔软》这部剧中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渴望被了解,生而为人的不完整与对爱的需求,让婚姻变成了所有关系反映的利剑,愿我们大家都能在这关系的炼金术中,先看到自己,趋向真实、完整。最终走向“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