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七个月儿子就要年满18周岁了,让他具备独立的生存技能、独立的人格一直是我在做的。今年是他最后一年拿压岁钱红包,我决定给他一个非同寻常的开始——开启经济独立管理第一课。
年前他就去银行刷脸办了另一张储蓄卡,其实是我想让他学会定期、活期分开管理,活期的专门用来支付宝、微信周转等灵活收入支出。学会分类管理是我想让他掌握的一个人生重要技能。
“儿子,这里是你今年所有的压岁钱,你准备怎么使用呢?”我看他拿着厚厚一沓钱。
原来总是让他自己拿着全部存掉,他其实对钱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只是有个数字印象而已。在学校里他经常会赚一些小钱,跑跑腿啊做做“绘画枪手”啊之类的,我从来没有干涉过。反正每月定期定时发放定额零花钱,儿子对于自己的生活费还是管理得挺好的,量入为出,经常会有一些小钱余下来,看他对于小钱管理逐渐有了自己的模式,我要开始训练他对大钱的使用了。
“交了学费后也差不多了吧?”儿子边数边自言自语。我发现儿子点钱手姿不对速度不行,就手把手教了他一回,他学不来。好不容易点完学费,往床上一扔:“烦死了!我不高兴用你的方式点!”我清晰地看到是我过去对儿子照顾得太好了,什么都包办惯了,现在让他自己处理,他一下子做不到我的标准就气馁了。我必须帮助他先从理念上入手:“儿子,你对于钱还不喜欢啊?那要不还是我来帮你管理?”我激他。我知道一向很有界限感的他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果然——“不要!我可以用好的!你不是说能够管理好手头的事老天就能有额外的奖励嘛?我愿意学习!”“好!那就再来!”
儿子再次缓慢地开始数钱,我笑笑,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我发现他用了很古怪的方式,不禁好奇发问:“这算是什么点法?”“我看到奶奶这样点过……”儿子边分成堆边回我。再次笑了:让他自己体验吧,他要从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这个过程谁都替代不了,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我用不着干涉控制太多。我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儿子,你想存多少做活期?放在哪张卡上?定期又准备存多少?准备存多久?”我不断提问帮他理清。他慢慢地知道了自己一年的固定支出,还有意外支出。“妈,我还是在每个月生活费里存20%,其他的我想拿来买国债……”儿子跟我分享他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啊,你有想法都可以自己去体验摸索。有一些学费总是要付的,你看你妈到现在都是个钱盲,不会理财,这些东西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对吧?”儿子就是笑。
“现在妈让你付的学费都是小钱,你会发现生活的学费越早付越好,因为代价少。等你走上社会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后再付,损失就大了……”我发现自己即将开启说教模式,打住。“你意思是财富管理跟家庭的情感管理也是一样的?需要平时维护打理?”儿子倒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对哦,还记得妈妈跟你说的金钱银行和情感银行吗?你如果懂得平时做好这些存款练习,你的人生就不会有大问题。情感与经济是人幸福指数的很重要的支柱啊……”“哦……”儿子若有所思似有所得。
对于儿子这点,我还是很欣慰的。他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愿意听我的,愿意听话照做。我也更多地愿意把他当作社会人,更多地与他协商,包括家规包括各类各场景行为守则,同时让他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自然后果。
儿子跟我去了银行,我就跟在他后面看他自己操作,看他拿不出卡来看他忘记密码看他自己处理各种小意外。每次一出错,儿子就看我,我笑笑不伸手:“你可以自己解决的。”儿子再试。一次两次,儿子开始熟练这些程序了。
“妈,你跟着来不帮我你是来干嘛的啊?”儿子折腾完后问我。“儿子,放手需要过程。因为这些你都是第一次,所以需要见习啊。我就是扶着你让你学会走路……”我狡黠地调侃他。“哦……”儿子似乎又有收获的样子。
看着儿子高大的背影,想起小鹰学飞的故事,想起动物界各种把小动物推出老巢让他们独自觅食生存的故事,想起洛克菲勒家族与犹太人教育孩子的经验。我这个妈妈有很多不足,但我还是愿意跟着儿子的成长一起来摸索,陪伴他面对生命中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境遇,同时遇见并处理好我的生命阶段各种状况,我相信我们俩之间这种生命的相遇一定会互相影响……
生命的相遇是最美的缘分,我愿好好珍惜相遇的每个当下,创造最有价值最温暖的人际关系,与儿子的每一个相处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