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是电视节目中的一杯清茶,品过之后唇齿留香;那么《奇葩说》就是一瓶烈酒,豪饮之后犹如醍醐灌顶。作为《奇葩说》的忠实粉丝,几乎每一期节目都会抽空去好好观看。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剖析过程,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看得自己连连拍手叫绝。它以一种“奇葩”的的方式讲到了时下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话题。
年轻的方式,诙谐的语言,正经的人生。
每一期的辩论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如罗振宇老师说的一期节目带给他的是更好的审视自己,然后更好地成长。带给我的也是满满的收获……
《奇葩说》最后一期的辩题“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真的是一件坏事吗?”辩论的很精彩。
罗老师说:“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这是一件好事。”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不是自己原则全无,面目全非,是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成长过程。这种成长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面对自己本不完美的人生,更好地悦纳自己。
蔡康永老师说:“‘讨厌’就好像是人们以动物的初级思维去认识人类的高级的行为的情感认知。”人们对自己原本幼稚认知的一种偏执的坚持,我们原本讨厌的人其实是自己没有足够的阅历对他人的一种自以为是的浅薄认知,当我们的人生有了足够的经历,自己成为了那种曾经不喜欢的人其实是自己慢慢成长的过程,它意味着我们是在不断向前,回头一想当初的讨厌的情感就在慢慢改变了。人们对每个事物的认知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认知阅历的增加不断变换。
没有看节目之前如果让我看这个题目,我会认为我们终将变成自己所讨厌的人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丢失了自己的个性和原则,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伪装者”,虚假的连自己都不能直视,这样的人生是悲惨的和疲惫。
不管我们最终成为我们讨厌的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都是一次成长的蜕变。蜕变的道路上不失自己的原则,也不过于执着原则,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因为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有光才能更健康的成长不是吗?
作为年轻人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比小时候更怂了,曾经以为勇气和自我坚持是会在生命中常驻的气质,长大后才发觉那些都是消耗品,太容易在冗杂的日常中被耗尽。好在有《奇葩说》在这么一个着急的世界,跟满地打转想不清楚的年轻人用心对话,让我们还能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