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目前的成长之路一般是沿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方向一路前进,直到高中、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毕业。这里我们不讨论这条路的正确与否,是否真的适合一个青少年的成才发展,我们探讨走在这条路上时,985高校比普通高校带给我们更大的优势?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都要经历高考这座火焰山的考验,有些人凤凰涅槃一飞冲天进入985、211高校;有些人平平淡淡进入了“双非”学校。目前一个很热的议题是取消985、211高校区分,建立“双一流”学校。个人认为,如果真的取消这样的称谓,985、211的名字会渐行渐远,但是在大家心中名校的光环永远不会暗淡,更直白的解释就是高考的分数依然保留原始的差距,学生不会因为学校没有985、211之分而轻易进入名校。所以,在中国如此多人口,每年几百万考生的今天,升学压力依然严峻。
接下来,希望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对于985、211与“双非”学校之间差别的体会。本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机会和资格去到自己理想的大学,但阴差阳错的选择进入了一个在985、211光环荫庇下的伪985高校。母校为学生每年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做科学研究,自己也发过论文,本科掌握的知识、技能,参与实验、科研,参加大型国家级比赛不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直到本科四年毕业,心中一直坚信自己与其他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差别不大,这样的感觉在当初参加保研夏令营时与其他学校保研学生片面的接触中似乎也得到验证。
这样的认知在我进入研究生阶段,步入一个真正985高校时彻底颠覆,你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在这里根本不值一提,当你觉得认为你和他人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比赛过程中,你为自己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为那些985高校未取得好成绩而唏嘘不已,其实很大的可能是别人根本不在乎这样一个比赛取得的成绩。你集学校、老师们的资源下才取得了如此成绩,而他人只是自己爱好的一种展示,这样的比拼在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认真你就真的输了。相反,985高校的学生会接触更多的项目,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样知识和技能在负责项目中实际应用,深刻感知所学有所用。
一个学校成为985是有原因的,原因不亚于那句调侃: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来到研究生学校一个很深的体会是老师们很拼,你会听到师兄们谈论XX老师40岁之前评为教授。如果你深入的接触,你会发现:He deserves it.他们每天早上准时来上班,中午晚上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回家休息,午餐晚餐有时候就是点一份外卖,晚上一直在办公室或者实验室待到11点钟,有时甚至到凌晨。这里会有很多高逼格的会议,你会看到很多大牛老师,他们会议上谈笑间讨论的都是自己领域技术、设备的创新、工程领域的应用以及解决国家难题。听到这样的讲述,我的心里会肃然起敬,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精英,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在聪慧的大脑里,他们把祖国腾飞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一所985高校里的老师面对科研务实的态度,追求进步的不懈努力会时刻传染给你,耳濡目染你也就具备了这样一所高校的灵魂。这样的高校之所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是由于扶持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拼搏的精神。财力、物质上的支持或许会缩减,但精神上的传承只会加深。
本人并非歧视普通高校及其学生,只是每个学校都会给自己的学生印上自己的烙印,这个烙印无关乎学位证书而是学校平台带给你的心态和技能的成长。对于以后将踏上社会的我们,这个烙印影响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