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夸耀自己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甚爱之,读到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羡慕不已。我没有先生大才,没有五柳惬意,更没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我只能姘死于槽历,为日常琐碎慌慌不可终日,为一日三餐朝九晚五。但于读书方面,颇有先生好读书而不求深解之风度。因为愚笨,又因为曾有愚公移山之典故,故此,我自称小愚公。
最近在读红楼梦,书中有好多可以供玩味的地方,不愧是文学之最。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红楼梦,就算有是同一个读者,读一千遍就有一千个红楼梦。
曾经年少爱追梦,高中的时候被读四大名著,一遍囫囵吞枣,也不知道读了些什么,只觉得人物形象生动,打闹画面热闹非凡。
后来上了大学,空闲时间多,当然也是个人性情所致,重拾四大名著。这回比上回看的仔细了点,也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读出了人间书香味,读出了人生百态。你看那西游记,写景写物,无不身临其境,画仙画妖,无不深情并茂;你再看水浒里,千人千面,人伦道德,人性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还有那三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场场尔虞我诈,一个个仁义忠勇;你再看这红楼,一个大观园,两段爱情,三两个小人物,一大群女孩子,道不尽的世间百态。
自红楼梦问世,倍受广大读者青睐,更有红学一门,让很多学者趋之若鹜,专门从事研究。更有好事者,从中分裂出好多旁系。有人说她里面有园林建筑的知识,有人在里面窥见了佛系人生,有人在里面找到了医药学盛典,也有人在里面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哲学,还有人从里面找到了稗官野史,寻见了衣服设计的理念。总之,一部红楼梦,几百年都在这么读,现代人更是用技术复原,复原里面的一切。
但是,过去那种深夜读红楼,几人不伤情的情趣没有了。
也许是因为社会发展了,技术趋同,关于这一点,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哇塞,千篇一律的美女,一样的身段婀娜,一样的眼线,一样的色彩斑斓,这就是技术趋同,信息共享的结果,这种打扮,你会我也会,她也会。当大家都会的时候,观众也就不在乎了。那么,有人就站出来说话了,说的很文艺,还写了本书,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我就不同意了。
那些好看的皮囊下面,往往有着千篇一律的有趣灵魂。为什么这么说,抛开粉饰不论,单丛哲学方面说来,说表里如一,说透过想象看本质,古人还说,相由心生,由此,我看爱美的心坏不到哪里去。
再接着说,技术趋同这件事,既然外表可以趋同,那么修炼内在的技术就不能趋同吗?大家处在同一个时代,由着这个社会培养出了差不多一样的三观,差不多一样的真善美,获取道德信息在自媒体推荐时代也是差不多,这就难免有趋同的灵魂。所以说红楼梦里群钗的不同就更是吸引人了!
而最近一次通读红楼梦,是在我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的我,三观稳定而充满正能量,哈哈!人生经历也丰富而多彩,面对纷繁世事,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小少年,不再是那个青涩懵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