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老家又称米子。我喜欢吃用开水冲泡的米子——泡米花——满满的一大碗都能一股脑地喝下。
01
用花鸟图案白底瓷碗,盛大半碗颗粒饱满白花花的米子,加上半调羹白糖,用沸腾的开水沿着碗的周边缓缓冲泡,边冲泡边用调羹慢慢搅动,米子浸泡在开水中,吸着水汽,漂浮在碗里,热气腾腾的!
稍许,用调羹一勺一勺的抿入嘴里,沿着食道,进入肚子里,那香气四溢,那甜淡爽口,那温热滋润,实在是舒坦。
02
记得小时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十岁左右吧,每年春节初一都要随父亲回老屋给本族的老人、亲戚、朋友拜年(这是祖父安排的任务)。
我们家老屋是杨家湾,离县城大约有15华里,路是一条“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高低起伏的乡间黄土路,说是大路,但只能勉强让一辆卡车通过。
清早从家里出发时,感觉寒气逼人,凉簌簌的,脚也不听使唤,不想出门……只好用帽子、围巾把头围得严严实实的。可出城走不了多长时间就感觉全身暖和好多了。
一路上,可以遇见疾步行走的大人、小伢,他们和我们一样一定也是去拜年的。不时可以听见,从远处村庄那边传来的“劈劈拍拍……”的爆竹声,在乡野上空回荡!
大约经过两个多小时“跋涉”终于回到了老屋!
拜年是延续千年的民风民俗,送去的是问候和祝福,是亲情和友情!
在老屋拜年是从湾子的北头第一家开始(老屋湾子的房子是坐西朝东偏南),然后向南,一家一家的拜,这叫拜跑年。本村拜完了,就去南面紧邻的陈家湾拜年,最后到西南紧邻的杨棚街拜年,也是一家一户的拜。
去老屋叔叔家、陈家湾米大妈家、杨棚街舅婆家拜年,刚刚坐定不一会,就会给你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泡米花,我会毫不客气的吃完——喝米子茶!
腾腾热气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消减了奔波的疲劳!
03
米子是用糯米制成的。精选优质糯米为原料,将糯米浸泡后上锅蒸熟,然后置阴凉背光处晾干(老家称“阴干”)、再揉碎成一粒一粒的,为除去颗粒中的水份,还要经过太阳多次晾晒,最后得到的就是干燥的阴米。
将阴米放在灶火熊熊的大铁锅里用细沙炒制,当阴米受热膨胀后,迅速出锅,滤除细沙,留下颗粒饱满、白花花的米粒——炒米。阴米的质量,炒制时火候的掌握是炒米质量的关键。炒米可以干食,可以用开水泡食。
小时候,每年春节前,家里的老人都要准备年货。炒米子是一定不能少的。家里的阴米一部分是老人自己蒸制的,一部分是祖父的亲戚朋友送来的——有老屋祖父的侄子(大明、大斌叔叔)送来的,有陈家湾米大妈家送来的,有杨棚街舅婆家送来的,还有乡下祖父的朋友送来的……
当然,除炒米子外,家里还要炒花生、炒蚕豆、瓜子,炸肉丸子、豆腐丸子、豆腐、翻饺、面片……老人在灶膛前躬身操劳忙碌,便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我们的小手会不时伸到盛放炸货的竹筐里夹只肉丸、豆腐丸……放在嘴里。
这些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啦!现在春节,还有谁家忙这些事情呢?那些浓浓的年味,节日的趣事,都已成遥远的记忆,儿时愉快的回忆!唉!光阴似箭不复还啦……
04
记得,六十年代后期,在武汉上学时,我还会带上一包炒米到学校泡食。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了还将家里的炒米包上一大包带到单位食用。
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就没有再自己炒炒米?已说不清,记不清了!以后的好多好多年,也没有吃过炒米!
有了网购,翻看网店,不经意间,发现上面有很多土特产,有很多儿时吃过的、以后多年没有能吃到的乡土副食品出售,
如豆皮(豆折)、糍粑、油条、面窝……还有我喜欢吃的炒米——这着实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我立马计划到网店买些炒米回来!
网上有很多卖炒米的店家,以湖北天门、仙桃居多。担心买到的炒米质量不好,有潮、不脆。挑了一家天门的卖家,便与老板聊开了。
“我是孝感的,你这炒米是阴米炒的?”我问。
“亲老乡,是上宗糯米蒸熟后阴干用沙炒的哦!”
“是现炒的?”
“是滴,颗粒饱满松脆,不沾牙!”
“不好,免费包退换。”
“霍霍!”
“吃了怎么退换?”
“亲,退钱!”
“哈哈!”
……
看卖家说的那么诚恳,定他不会蒙我这孝感老乡,前个星期下单买了3斤炒米(共6小袋)。
一袋半斤,可吃5次。每天早餐泡一碗炒米花,还有一个馒头、一块蒸红薯、一枚鸡蛋、一块微辣腐乳,感觉不错,如果有根油香松脆的油条,那就锦上添花了!
怎么样,买点来品尝品尝?
新年快到了,祝各位新年平安快乐,好运连连啰!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