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与高贵的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
虽然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孤独,但我肯定不是尼采口中那个哲人。
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里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边的独居生活。有人问他是否觉得孤独,梭罗说他不孤独。因为他是那种与高贵思想为伍的人。
清晨,梭罗洗了个澡,然后把自己置身于瓦尔登湖畔的林间,享受这不被打扰的孤独与静谧。但他又不孤独,他的世界里有众多行星,还有整个银河系作伴。
我偶尔也会像梭罗一样享受孤独,但我并不总是能享受孤独;
我这突如其来的孤独,但又不是尼采那种找不到同类的孤独。
那么,我的孤独可以归为哪一类呢?
纪伯伦对于孤独的描述,应该比较适合我吧。
他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孤独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他来或不来,以及什么时候来,都有点令人捉摸不透,又有点令人猝不及防。
生存的艰辛无人分担,成功的喜悦无人分享,以为的“同频共振”却是“鸡同鸭讲”……
每当这些时候,孤独感就像汹涌的潮水一般向我袭来,迅速把自己淹没。此时,只有黑暗、窒息、寒冷……这样看来,孤独是不好的。可是,人为什么要孤独呢?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它不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对付“孤独”这个调皮的小孩,我们要尝试走出去,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聊聊怎么在孤独中学会成长。
孤独并不总是坏的,它是我们精神活动的密友,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料。
怎么汲取这养料呢?
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与好书相伴;第二,探寻自己的内心。
梭罗以星空为伴,我们可以与好书为伴。比如:《瓦尔登湖》《人类简史》等好书,它们对我们每个人都展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它不仅不挑剔任何一个朋友,还时常滋养我们的灵魂。
当然,我还可以与简书里的好文章为伴。只要用心发现,总有一些人和事会给我们触动和启发。
我享受这样的孤独,它让我得以了解以前未曾接触过的世界。而且,书的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交流对象。
有时候,他们像智慧的哲人,带我们走出思想的泥沼;
有时候,他们扮演人生导师,带我们认识世间万物;
有时候,他们还能充我们的当知心好友,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忘年之交……
所以,朋友们,如果你也觉得孤独了,不妨尝试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吧。
孤独的时候,除了读书,我们还可以静静地探寻自己的内心。
大多数时候,人们做某件事只是因为别人都在做这件事。可是,他却很少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心静,才能听见万物的声音;
心清,才能看见万物的本质。
那就留一段时间,择一处静地,隔断世间纷扰,享受一段静谧的内心之旅吧。
早起,窗外,微微泛白的天空悬着一弯新月,只有一颗星星在旁边作伴。
月亮不孤独吗?那颗星星不孤独吗?
应该不会的,毕竟还有很多像我这样莫名其妙的人在看着它呢。再不济,也还有一声声鸟语、虫鸣,让这个看似孤独的时空热闹了许多。
我享受这种孤独与宁静,月亮、星星也是一样的吧。
儒家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说:戒、定、慧。
道家说:致虚极,守静笃。
儒释道三家都推崇虚静的力量。可见,必要的时候让自己静下来、放空,智慧才能住进来。
清晨的咖啡让我的头脑更清醒,我坐下来,很安静。
孤独需要静谧的时光去消化,同时,静谧也会催生孤独。
就像我现在,孤独袭来,恐惧、焦虑、委屈、倦累一起涌进来,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那石头是那么沉重,让人难受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
幸好,我的身心已准备妥当。慢慢地,我静下来了。
我忘记了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也不知道天亮了没有。
又一次,我从漫游出去的思维中跳脱出来了。
我再次感受那些制造出大石头的东西。前一刻,那些恐惧、焦虑是那么清晰而真实,但是现在,它们却变成了淡淡的虚影,从我身体中穿过。也不知道是我的身体是虚空的,还是那些感觉是虚幻的,反正,它们没再来打扰我,至少现在它们不会来打扰我了。
咦,那块大石头呢?
哦,它还在。只是,它好像变成了我内心笃定的东西,它不再那么碍眼了。我还要往前走,路上还有迷失和倦累的时候,我相信,它会让我走得更沉稳、更踏实。
一顿嘈杂的电瓶车警报声响起,打破了这宁静的美好。
原来,天已经大亮了,只有零星的知鸟的叫声,还有偶尔传来的一声鸟鸣,更多的是马路上的汽笛声,和车子呼啸而过的奔跑声。我知道,忙碌的城市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我也要重新启程了。
此时,我轻装上阵;彼时,我还会回来寻觅这好的孤独与静谧。
好书相伴,智慧相随;凡事內求,幸福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