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想结合心理学家Dwreck在TED演讲中提到的“固定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来谈我对底层观念的看法。
“成长型”心态,他们在每一次困难和挫折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他们享受过程的快感,即使结果失败也不气馁,在每次失败中看到希望,再一次迈步上路。
“固定型”心态,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可成长,是天生的。因此,他们更关心结果和他人的看法,而不关心过程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假如一件事情足够困难,他们宁可不去做,也不要成为失败者而被人笑话或者即使失败了也有足够理由为自己辩白。而情况通常呈现两种极端,要么只做特别简单的事情,要么只做特别困难的事情。这个概念和托尔教授谈到的“完美主义”很像,“要么做到最好,要么不去做”。
底层观念和这两种人格极为相关,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轨迹。其实,“固定型”心态用生活中的话语来说就是“害怕丢面子的人”,而“成长型”心态就是那种“专注做自己事情的疯子”。而这两种心态的分化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假如,孩子的父母热爱学习并且一直处于积极成长的状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长大后也会处于积极成长的状态;假如,父母本身安于现状、不认为自己能进步,他们的孩子可能也难逃这样的命运轨迹,陷入“固定型”心态的泥淖。
谈父母的命运影响孩子的命运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所以,我想用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说明:
我的外公从小就是一个孤儿,以乞讨为生。新中国建立以后,外公去当了兵,因为看不惯官场的作风,在别人极力推荐入党时他仍然拒绝了。后来,外公转业到了铁道部,当上了铁路工人。外公修过的铁路主要在川滇交界,深山林立,道路崎岖,修路用的材料几乎全靠人背,每一背篼碎石的重量一般不会低于两百斤。可是,就是这么艰难的工作环境,外公依然挺过来了,尽管他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因病提前退休。由于工作地点较远,外公照顾不上家人,每月给外婆寄上几十块的生活费,仅有的一天假只能在工作点周围转上一圈。母亲这辈人共四兄妹––两个舅舅、一个小姨。舅舅在外公病退后顶班进了中铁,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被迫下岗;三舅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喜欢耍点小聪明赚钱;小姨是一个胆子很大的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但往往由于不深知其中的门路,而败北数次;母亲年轻时胆子也很大,在经历很多变故后,现在有轻微的神经质,不敢再尝试新鲜事物,哪怕是智能手机,即使有人教,她开口说的第一句仍然是“哎,我学不会的”。
其实,父母的底层观念真的会传染给孩子,在此,我没有责怪外公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人们的思想相对比较局限,自然不会想得那么长远。以上,我简单介绍了两辈人的情况。
下面描述的两个场景让我越来越懂得:底层观念是真的可以影响命运轨迹。
场景一:中午,外公叫我去他那儿吃饭。饭间,电视里播放的是“欢乐中国人”综艺节目。当时表演的节目是一家人以剧情形式展现他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举办家报直到现在的经历。节目最后,那位老人讲到他当初为了办电子家报,从不知道鼠标怎么用的零基础开始学习,而那时,他已经七十八岁了。当我听到那个年龄的时候,我,震惊了。出于好奇,我顺口问外公一句,“外公,你也可以学习的,要是你愿意,我可以给你买电脑,然后慢慢学”。外公听了后哈哈大笑,“小伙子阿!我们这种年龄的老人,不懂你们这些东西的,肯定学不会。”今年,外公70多岁,和那位老人初学电脑时的年龄相近,而他们的底层观念是相当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底层观念带来的结果是:电视里那位老人学会了办电子报,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后代、后代的后代;而我的外公每天游走于茶馆之间,一杯茶,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场景二:火车上,对面坐了一位年龄四十岁左右的大妈,她很喜欢和人聊天,即使别人不怎么搭理她,她也会一直说,聊天的内容主要和她的工作相关。她的工作是在一个富人家里当保姆。从她轻快的聊天方式以及不时展露的笑容,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乐观的人。她能轻描淡写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以及在老板家里每天做的小事。这些小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丢面子,比如擦鞋子。而且这类小事不在她的工作职责内,但这类小事为她赢得了雇主的放心。其实,她的底层观念要比我的母亲前卫一些。我的母亲是一个不太愿意吃苦的人,总能找到很多理由说服自己不去尝试。比如,我的母亲在家待业将近一年,我曾经建议过她,可以去学习一门简单的技术,开个小店,也能把生活过得挺好。可是,和以往一样,她总能以自己身体受不了、自己学习能力不行作为理由而拒绝。这样的话,她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那位大妈在吃苦和坚持这两个方面,是值得我母亲学习的。但是,当大妈谈到雇主的母亲仍然在学习英语时,我震惊了。据她介绍,雇主的母亲是一名特级幼师,退休后依然闲不住,爱学习,追求新的知识,平时会自学英语,练习瑜伽。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大妈笑着对我们说,那个雇主的母亲让她一起学习英语、看书,她当时就拒绝了,“那些东西,我学不会的,从小就搞不懂。这些东西你还是不要拉上我啦。”这句话,是不是和我外公、母亲说的特别像呀?
所以,底层观念是需要更新的,当人们没有这种意识时,又怎么会持续更新自己的底层观念呢?由此,生活中才会出现太多和外公、母亲、大妈相似观点的人。
由此,我想到了李笑来老师很形象的一个类比。我们的心智就好比操作系统,而操作系统是需要不断修复bug,不断升级,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假如,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是win97,它又怎么能享受到office2016提供的酷炫技能呢?假如,一个人的心智依然停留在“固定型”心态阶段,他会依然被人们的看法牵着鼻子走,又怎么能体会到“成长型”心态持续快感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一直保持成长只是某些人的生活。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过一种平淡的生活。追求平淡没有错,可是,真相总是残忍的。那不是平淡,那是止步不前。偷换概念不是好习惯。就拿炒菜为例来说吧。
家常菜很多人都会做吧。可是,我们会经常在饭桌上听到这句话“将就吃就行哈,家里面做菜何必要求那么高呢”。假如,在家里连做菜这么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也是将就的话,家里面的日子也不会幸福到哪里吧。可以想见,稍微多看几个厨艺视频,多了解一些做菜风格、手法、小技巧,其实也费不了多少时间,然而,这样做的好处,也只有那些真正做过的人才能知道。当一盘盘美味端上桌子时,当家人品味着这些美味连声称赞时,那种幸福的感觉,再多花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这就是认真生活的态度。
也许,有人会说,运气比努力更重要。运气,确实是很重要的。可是,大家都不是神诶,又怎么能左右运气呢?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兴许别人的地板就是我们的天花板,可是,那并不妨碍自己成长吧?只要人身自由,只要不受禁锢,我们就可以选择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也无法预见未来,因此,只能选择持续成长,正如那句话,“唯一靠谱的策略就是精进不已。”
持续改进自己的底层观念,那才是我们执掌自己命运轨迹的根本手段。
写于 陕西 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