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样东西之上的人格已经构成了我们的心灵世界,也成了我们每个人的现实世界的重要支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人格气质,而不同的人格都有相应的核心特质作为支撑,可以是善良,多疑,友善,直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在众多人格特质中,有什么是众人都应该具有或者都追求的呢?私以为,是真实。
这里的真实不是那种嘴上说着:“我这个人是个直肠子,说话多担待”,然后借这个名义干着伤害别人的事情;也不是简单的诚实有一说一,不知变通;更不是那种看似知道了人心和社会的阴暗面,然后大呼看透了生活的真相而随波逐流。这里的真实是和理性为伍;和坦诚、真心待人是近义词;与矫揉造作,装,端着互为对立。
究竟,为什么真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格呢。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向外看的人都活在梦中,像内看的人才清醒”这句话看似武断,但对我们却又莫大的气势。这个世界本来就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没有人构造的自然界,一个是人参与形成的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精神世界。每个世界间相互区别却又紧密的联系:一个文明的的成长很多时候受到了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对环境的破坏会造成众多的自然灾害;而人的心灵离不开环境文化的熏陶,同时一个人的内心决定着他的行为,也不断改造着这个世界。
由此看来,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三个世界,其实大是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而如何达到三者的有序发展确实值得人类永远探讨的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世间有三种事情,“上帝”的事情,别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上帝”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别人的事情只能建议和商量,而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每个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对于环境的适应,说白了,你的躯体和行为模式能不能经受环境的考验。到了人身上,就增加了一条:内在心理世界和外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是否真实。
这种品格旨在教导我们,我们的应当努力的去真实的认识世界,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只有基于对外在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正确认识,我们才可能构造出一个相互平衡的世界来。
只是大部分人并不能很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内心:有人一生不见自己的内心,只见到父母给自己带来的财富,和自己曾经拥有的地位,而自己的心灵空空荡荡。当面对外界的变故,只能夸耀父母给他人的恩德和自己的委屈:落得个面红耳赤,争论不休的下场。
有些人如同特朗普,充满了个性和对这个世界的敌意,为了短时间的利或者自身利益,可以放弃长远的和整体的利益。这种本身就是一种不真实的表现。
我们去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时候经常会用适应性这个指标,而我们安装电脑软件的时候也会出现软件和系统不匹配的问题;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如果对没办法适应的环境或者事物就会出现一种过敏反应;上升到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匹配,就可能出现前苏联那种冒进以及轻重工业失衡的的情况。可见,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是否健康,一个系统运转是否优良,就在于它能否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
而如何让自身和其他系统能够协调发展,就在于一点,做到真实:真实去了解环境、搜集信息、做出决断。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死胡同,在于我们行动的前提是自我臆想的,是不真实的,片面的。这样的前提导致我们的逻辑推理的失败,只有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比较客观的比对自我和世界是否是相匹配的,也就是我们自己是否在真实的活着。
真实最大的阻碍就在于自我认同和自我的不认同,简而言之就是对于“我”的执着。
的确,自我认同有助于维持我们的自尊水平,但是过于强烈的自我认同也可能导致自我的骄纵和封闭。而根据熵增定律,一个孤立的系统是注定走向混乱和毁
灭的;而对自我简单否定是更加可怕的,按照佛洛依德的观点,强烈的自我否定和自卑情结都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本能,这会让一个人更快的走向崩溃。
而我们细细探究,一个人无法做到真实的来源是什么呢?
其实对于生命体来说,进化的过程和学习一样,就是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模型或者模式,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同点在于,低等动物是靠代际的传递和基因的更替,而人是靠自我学习之后对认知的突破。
这也是是为什么人的大脑发育相对其他的动物的比较迟缓的原因,因为人类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去构造对世界的认知来生存,而不仅仅是靠本能。而当我们的神经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可以把感觉到的东西形成觉知。而对于不同个体的觉知也就形成了“我”的概念。
至于我的概念如何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如何让我们从真实走向不真实,那就到下一篇文章再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