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世上最好的分离是孩子与父母的分离。
我姥姥有六个儿女:二姨(85岁)、三姨(80岁)在上海;我母亲和二舅在山东济南;年龄最大的大姨妈和大舅留在延吉,而我大舅是当时延边地区唯一的汉族人担任朝族自治区小学的校长。我母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姥姥45岁才有我妈妈。姥爷很早去世,他给姥姥留下话:“家里的孩子必须读书!”姥爷去世时,二姨14岁,三姨9岁,我母亲4岁,可以想象我姥姥是怎样艰难地生活。但是,在我姥姥生重病,生命已经是倒计时了,我母亲面临毕业分配,姥姥和我妈妈说:“你别管我,哪好你去哪!我还能活多久?你陪不了我几天,把你永远绑在这里,不值得!”那是1965年,我的姥姥,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就有这样的魄力送一个又一个孩子远走高飞,她已经病入膏肓依然很坚定地送走了最小的女儿,她说:“想到我最小的女儿能去城里吃公家饭,现在死去也能够闭眼睛了!”不得不说,是姥姥为我母亲铺就了向上的阶梯。我姥姥家的亲戚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都是一线二线城市,家宝这辈的孩子已经有五个出国留学、工作的了,他们说起太姥姥没有不佩服的!用我在美国当大夫的外甥话说:“太姥姥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人!”我姨妈舅舅说起姥姥还都说是自愧不如!
我在济南上班时,厂里人知道我家在大学里。厂里有位马阿姨,她来找我,让我给她的女儿娜娜在大学里找个男朋友,我说,“在适婚青年中好像没有回民?”她告诉我,给女儿找一生的伴侣不看民族,只要女儿喜欢,能够给女儿带来幸福,五十六点民族哪个民族都可以。我非常震惊,因为我知道马阿姨的父母都是回民,她爱人家也是回民,她的开明也教育了我,你爱自己的孩子,何必给他那么多条条框框呢?是呀!家长,你可能是拒绝了一次孩子向上走的机会,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付出代价。那些不远嫁的女儿幸福吗?快乐吗?如果,咱们的祖先都不走出来,咱们现在还是在大山里待着呢。
不舍得和孩子分离的父母是自己没有长大!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完美的离别!既然这样,何不提早放手,让我们姿势优美地送宝贝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