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I: 基本翻译:舍利子!世间存在的(色)本来就与空不是异质的,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那么物质的本体就是空,空的现象就是物质。人的受、想、行、识也应该看作是这种“色”与“空”的统一。
理解:这种表面的释意下却是极为深刻的含义,色受想行识是体感的表象,而空则是一切的归属,摒却其中消极的意义,我们不妨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来解释,表象为树木,空则是森林,只要洞悉期间规律,便可得知期间终始。切不可因色障目,忘了诸相归空的本质。
A1:洞见空色之间的关系需要极大的智慧,在实际工作和学习当中,很难在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总是限于细节当中,例如学习我总是看的见知识点,而构建不出体系。这便是只有色,而没有空。没有整体的把握,只沉浸在眼前。这就极容易让人陷入迷茫当中,其实以前也有过高屋建瓴,俯见空色的感觉,在经历长时间学习后 一项知识突然贯通,就会达到朱子所言表里粗精无不到的豁然境界,期间体悟便可感见那些细节,便会有一种得见空色的俯视感觉。
A2:为学也好,做事也好。不可为眼前色相所误,要掌握全局,从全面的角度把握。但也不能忽视诸相,如果没有诸相我们也就没有了了解空色关系的阶梯。故而开始一项认知的时候,不妨抱一个空的全局观,而后详细的了解期间的诸般色相,慢慢便可以洞悉空色间的关系。层级向上,慢慢精进。同时,空色之间还有一层便是,一切看淡一些,只要专注便好,结果真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