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把享乐和成功放在“欲望之路”上。因为自然欲望决定了生命的进程。前面还有其他目标,但这并不是说可以谴责这些初步的欲望;我们不应该无视欲望的存在,而是等待欲望离我们而去。因为印度教把欲望道路上的东西视为玩具一般,玩具本身没有什么不好。正相反,想到小孩子没有玩具,不免会感到悲伤。但是如果到了成年,还没有发展出比玩玩具更有意义的兴趣的话,岂不是更悲哀?
但是人生还有什么更吸引人的东西呢?与“欲望之路”相反,是“弃绝之路”。
“弃绝”这个词有一种负面的意味,由于印度教频繁地使用这个词,使它争得了否定生命的扫兴者之名。但是一切都取决于弃绝的东西是什么。印度瑜伽士对世人说:“你的放弃比我伟大,因为我为了无限而放弃了有限,而你为了有限而放弃了无限。”
如果人们能够顺从他们的冲动而得到满足,弃绝之念就永远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