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甘于平凡。”——这是我在生活中听到最多的一句独白。由此可见,不甘于平凡实在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
说这句话的心理因素太多,比如自命不凡,自认为个性,赶潮流,人云亦云等等。甚至“不甘于平凡”已经失去了它原来崇高的意义,成为了带有某些贬义的句子。不好好生活,瞎折腾,眼高手低是不是都可以这样来为自己开脱:“我不甘于平凡”?
不甘于平凡这五个字会不会在某天走向它的反面,成为一句真正的贬语?当某人看不惯别人的作风时就会说:“你不甘于平凡。”于是被批评的人心里不舒服,反驳道:“你才不甘于平凡!你全家都不甘于平凡!”
如果真变成这样,可就贻笑大方了。
我是在高中时期接触路遥的名作《平凡的世界》,在那之前我拜读过路遥的几篇中篇小说,如《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等等,尤其喜欢作者个人风格浓郁的《人生》。《人生》为路遥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而《平凡的世界》却达到了作者创作的巅峰。为此,我特意找来了《平凡的世界》进行阅读,结果没读几章,我就没有兴致再读下去了。长篇小说情节没有中篇小说紧凑,更何况《平凡的世界》是长篇之中的长篇。加之《平凡的世界》并不是以曲折引人入胜的情节取胜,我很快觉得寡淡无味,抛之于一旁了。
就在今年年初,《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电视剧,由于演员我挺喜欢,加之我很想知道备受赞誉的《平凡的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点开了这部电视剧观看。看了几集,觉得还不错,兴致来了,翻出各种相关的片花,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观念:《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地位,是不是因为它传达了一个理念,做人应当归于平凡?想到这里,心念一动,对《平凡的世界》原著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多数文学作品不是明里就是暗里警诫我们人应当做出一番成绩,不应该安于现状。甚至古代士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安邦定国,功在社稷。儒家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往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治国平天下却被人放在了首位,而修身齐家则被士子们极有默契地集体忽略了。但《平凡的世界》则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立马跑去图书馆借来了三本厚厚的《平凡的世界》。
我一边追剧,一边耐着性子阅读《平凡的世界》,越往深读,越是被《平凡的世界》所感动。主人公兄弟俩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哥哥孙少安因为是家中的老大,读完小学就辍学在家干活补贴家用,弟弟孙少平因为有哥哥羽翼的保护,因此能够顺利读到高中。也因此,兄弟俩的思想大相径庭,哥哥愿意守在家乡,从土地中为自己和家人挣得幸福的生活。弟弟自觉意识极强,不甘于平凡,向往外面的世界。但作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没有让不甘于平凡的孙少平一路如打怪晋级般闯到人生的巅峰,从而完成一段所谓的逆袭神话。孙少平的出身以及当时的社会条件的限制,注定了他不可能完成这一逆袭。但读者仍然被孙少平深深打动,为什么?孙少平读过高中,喜欢看书,有一定的学识和眼界,并且好学。原本我以为纵然孙少平起点低,但他是他那一代人中有觉悟有思想的年轻人,肯定最后能够脱颖而出,在外面的世界中打响名堂,成为一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但书的结尾,孙少平是怎么样的结局?他爱的人田晓霞在一次洪水灾难中为救一名小孩而牺牲,而他自己因为煤矿发生意外而被毁容。说到坎坷,说到不幸,谁又能及孙少平十分之一?
孙少平缕遭不幸的经历让人同情,百折不挠的精神让人感动。但他最打动我的地方却在于他的踏实肯干。
是,孙少平跟我们一样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眼界比较开阔,自我意识觉醒较为深刻。于是他跟我们一样,觉得不能局限在狭小的世界里,应该去外面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换言之也就是“不甘于平凡”。但孙少平是怎么做的?他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其实也是情理之中,于是就在家乡当了一年多的小学教师。后来因为名额问题,他的老师当不成了,于是他毅然决然跑到了黄原市开始打零工——扛包。他脚踏实地苦干,就是为了能够在黄原市站稳脚跟。他没忘记自己的理想,但他始终觉得人应该脚踏实地。他不怕苦,人又善良,心地好。后来得到了成为一名正式工的机会——去铜城当一名煤矿工人。尽管成为一名煤矿工人不是好差事,但他仍然以谦卑的心态去感恩。到了铜城以后,他也是不分白天黑夜踏实苦干,抽空学习煤矿挖掘技术课程,以备将来报考煤炭技术学校。命运对他太不眷顾了,因为煤矿,他受伤毁容。虽然故事到这里结尾了,孙少平的命运看似不会再有转机,但我们仍然相信,孙少平不是一个凡人,他的生活不会止步于此。
孙少平对待生活的态度深深震撼了我,阅读此书的时候由于代入感太强,越往下看,越觉得孙少平的选择对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首先我肯定是瞧不起去扛包的,其次我也不会选择当一名煤矿工人。可能有人会觉得,孙少平如果生活在现代,也肯定不会选择当一名煤矿工人,因为显然他有更好的选择。他吃苦是因为时代,因为无奈,而不是他本人的意愿。的确,选择当一名煤矿工人在他那个时代是最好的最适合他的选择。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像孙少平这样起点低,没背景,不能拼爹不能拼妈的我们,最适合我们的选择又是什么呢?难道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眼高手低,瞎折腾吗?更何况孙少平有一个我们永远难以企及的优点,那就是自知之明。他并不因为自己读过高中,读过文学作品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认为这些东西能给他带来免费的馅饼。他的妹妹孙兰香考上了大学,结交了一个家世良好的男朋友,当妹妹的男朋友说想给他换一个更轻松一点的工作时,他拒绝了。他拒绝不是因为面子,而是自知之明,更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认识。他冥冥中感到自己的生活深植于煤矿之中,他不会因为累苦而放弃一件事,他只会在一段旅程完结之后才会开始新的一段旅程。那不是抛弃,而是我已经完完整整走过了,所以我要去走别的路。
当时我就问自己,如果有一个摆脱劳苦生活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会怎么办?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抓住。但孙少平的选择再一次打动了我,让我不断去思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孙少平不甘于平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唾弃平凡,而是深深投入到平凡的生活当中,植根于平凡,真正把自己当一个凡人看待。通过不断努力,继而完善自身。不是如我们一般永远只纠结在“不甘于平凡”这个字面含义上,而是用生命去体验什么叫做平凡,什么叫做超越的平凡。
当然,首先得了解平凡,然后才能超越平凡。
这就是平凡的生活,也是平凡的力量。承认自己是个平凡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学会做个平凡人更是一种智慧。踏踏实实把眼前的日子过好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伟人都承认自己只是个平凡人,我们还有什么不愿意承认的?我们是不是该换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至于以后,我们是不是真能凭靠“平凡的力量”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还是在踏实安稳的日子中找到生命的意义,都是好的结果不是吗?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学会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