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选摘自《我在台湾教语文 (从故事开始学古文)》一书。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春秋·左丘明《左传·子鱼论战》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
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
——春秋·公羊高《公羊传》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雍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篇第九》
天地闭,贤人隐。
——《易经》
尽人事,听天命。
——《中庸》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晋,楚冶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左传·退避三舍》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赵盾弑其君》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王孙满对楚子》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国语·敬姜论劳逸》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上而神欲行。
——战国·庄子《庄子·庖丁解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返璞归真,则终身不辱。
——《战国策·颜镯说齐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士为知己者死。
——《战国策·赵策一》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战国·荀况《荀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苛政猛于虎。
——东汉·王充《论衡》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东汉·王充《论衡》
有机智必有机心。
——西汉·刘向《说苑》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唐·罗隐《自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李白《将进酒》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金·元好问《雁邱词》
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明·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明·刘基《卖橘者言》
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成大患。——明·方孝孺《指喻》
天下难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明·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明·洪应明《菜根谭》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明·吴承恩《西游记》
富贵谁言福作门,骄奢终与祸为邻。
——明·何景明《长安大道行》
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
——清·林纾《湖之鱼》
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岂独一口箸之间。
——清·周容《芋老人传》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清·沈复《儿时记趣》
——以上选自《我在台湾教语文》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