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下田我就不带!”,袁隆平带研究生的“门规”,最近引发热议,也凑个热闹。
深耕田野,一直是他老人家践行的科研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像普通农民一样贴近大地,长年累月躬耕于稻田,坚信“电脑里出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共和国勋章”的光环下,在即便名动天下、年过耄耋,他仍雷打不动坚持“土办法”,让人动容。《北京日报》评论,一条朴素且颠扑不破的道理:要想搞出点真东西,就要脚踏实地、不辞辛苦。但反观现实,如今的科研圈却颇受浮躁风气侵扰。
我想说,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姿态与方法。“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成功经验中,汗水是基础,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不管学知识也好,找灵感也罢,不付出汗水就不可能有收获,就不可能创造机遇、把握机遇。知识靠积累,科研更是在无人知晓的道路上摸索,更需要一点一滴的实践与积累,一点一点的体会与思考。我国为何“缺芯少魂”,是我们智商低吗?显然不是,外国籍的中国科学家比比皆是,恐怕应该查查体制、机制、导向的问题!
其实,这也并不只是科研圈才须有的脚踏实地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有的人生信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秋天收获的果实,需要夏天阳光和雨露的积累。没有无原无故的爱,也没有无原无故的被爱。不努力不付出,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