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的结局,女主选择了家庭的责任,原本导演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家庭的回归与责任感,却没有料到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掀起了一番离婚潮。人们在影片中为那短暂而美好的感情感到惋惜,为女主选择责任感之后的压抑和失去了生命力感到悲伤,所以反而激起的是人们对自己情感的责任感,而非社会需求的那种责任感。所以,能够唤起的责任感是什么,是爱。
对那些需要家庭关心的孩子来说,能够调动起责任与义务感的亲人,只有爱着他的那些亲人,如果没有爱,只有那些应该的想法,即使是一时的愧疚所带来的行动补偿,恐怕很难维持,没有情感作为基础,那么责任会带来付出感,这个付出感,在亲子关系互动的时候是会流露出来的。即使是有爱的父母,有时候这种付出感都难以避免,更不用说不爱的,视孩子为累赘的那些家长了。故而,用人伦来说服亲属去负起自己的责任,是否会出现情感上的冷暴力甚至虐童的可能性呢?
爱才带来责任,责任难以带来爱。
理想化了,复习一下人本主义的观点: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