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有嘻哈》带起一波keep real的节奏,露骨的歌词,毫不掩饰的互怼,让青少年荷尔蒙爆棚,感受到“做自己”充满诱惑的召唤。课堂上,我和学生还讨论过这个话题,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做自己?
很明显,它不是以兽性取代人性,也不是以自私取代社会性,把任性当个性。那么,怎样的行为才叫做自己?
上海复兴中学校长陈永平开学演讲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做自己’这个词,人们对它有太多的误读,导致我一开始就害怕听到青年人兴冲冲的说要做自己,担心反而 ‘误入了歧途’”。
他讲到,或许从一开始,你对“自己”的认知就有了偏差——“自己”并不是一个自你出生就存在的东西,而是一件需要你去不断雕刻的艺术品。我特别欣赏罗丹的观点:有人问他,雕刻是怎么回事?罗丹说,雕刻就是把一坨石头中间不属于它的部分给去掉,剩下的其实就是雕塑本身。人生也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从一个虚假的我、想象的我到内在的我,慢慢地去找到一个真正的我的过程。
所以, “做自己”不是一个完全展示当下自我随心所欲的动作,而是一个不断发现,质疑,修正,直到明确内在人格的过程。重点不在乎怎样“做”,而在乎寻找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