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No.12
我是一个出身卑微而敢于起来抗争的乡下人。
——题记
《红与黑》是我看过的书中最令我疑惑的一本名著。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于连被德.雷纳夫人赏识并招进府里当家庭教师,从此开始走进这令他厌恶的世俗社会,可在经历了无数波折和困难后,于连终究被推上了断头台。通过对于连内心深刻描写,展示了个人与社会的对抗令人震撼不已,强烈谴责了当时虚伪的社会价值观。
主人公是一本书的灵魂人物,但我从未见过一本书的主人公对书的重要性像于连对《红与黑》影响那么大,可以说离开了于连,《红与黑》的魅力就无从谈起。于连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丧母,而父亲却对他态度十分恶劣。因为超强的记忆力,于连被请至副市长的府中做家庭教师,开始实行他的远大抱负。于连身上有着许多令人钦佩的优点,他有着远大的志向,他以拿破仑为偶像,励志要像偶像一样,独自开辟出自己的丰功伟绩,摆脱世人对他卑微身世的看法,于连厌恶上流社会,他有着超强的自尊心,他宁愿去死也不愿被人当作仆人来对待。可是,社会的现实终究还是使这位渴望出人头地的青年人做出了违心的事,他虽谴责上流社会,却在不断地挤进这个虚伪的队伍中;他虽称神学院为“人间地狱”,却在通过当神甫来不断被提拔;他虽不满官场的腐败,却也不知不觉地在效仿。于连的想法和行为之间充满了矛盾,而他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改变他卑微的身世,甚至他的两次爱情,最初也都是从“战胜蔑视”出发的。可不论他做什么,仍不能填平等级的鸿沟,在贵族眼里,他只不过是个服务很好的仆人罢了。统治阶级对于连并不罢休,面对这个有着公民平等意识和崇高的个人主义的对抗者,他们最终迫使他在绝望中放弃了一切生的希望,又将一个敢于抗争的人推上断头台。
于连不是完人,有世俗社会的熏陶下,他也做出了违背初衷的事,可正因如此,他才是一个真实的、有个性的英雄。面对社会茫茫的潮流,他以个人价值去反抗高贵的身份,以平等意识对抗封建观念,他之所以如此狂热地追捧拿破仑,是因为拿破仑的事迹告诉他,等级制度必将破产,而个人价值一定会获胜。他像一池黑墨中的一抹亮红,顽强对抗着黑暗的世界,可于连必竟比不过统治阶级的强大势力,在黑暗中暗淡、凋零、消逝,只留下无声的呐喊和存在过的痕迹,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于连是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英雄,代表着正义的呼声,虽然他的行为举止在我们今天看来未必伟大,但他伟大的抱负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