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没有奖励?

12月29日,星期五。201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

许多学校、幼儿园抓住2017年的尾巴开展迎元旦联欢会。

同学景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上幼儿园小班,幼儿园邀请爸爸妈妈去参加全园的迎元旦联欢会。

联欢会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向家长展示了舞蹈、古诗、英语、律动等节目,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园长阿姨发表新年贺词,并给小朋友们颁奖,台下的小朋友激动地拍着小手,仿佛都觉得自己能上台领奖。

园长阿姨致完词后说接下来的这个奖是颁给全园表现最棒的小朋友,每个班有两名小朋友获奖。

而后,园长宣布了全园最棒小朋友的名单,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兴奋的跑到台上去领奖,每人会领到一张奖状和一盒大大的礼物。

当园长念到景的小儿子的名字后,小家伙儿手舞足蹈的跑到了台上。

景又激动又兴奋,心想在家调皮的嘎小子竟然是全园最棒的小朋友之一,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景赶忙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一刻。

站在台上领奖的孩子们笑成一朵花,主持人招呼家长和小朋友们为他们热烈的鼓掌。

看到弟弟兴奋的站在台上,坐在景一旁的大儿子失落的问,妈妈,怎么没有我的奖励?

景的心头一颤,是呢,在家里,老大最听话,从不惹妈妈生气,谦让弟弟,尽管还不到四岁,但能主动帮妈妈收拾弟弟调皮后的战场,在家这么好的孩子,在幼儿园竟没能选上最棒的小朋友,妈妈也觉得挺惋惜。

景思来想去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轻描淡写的给大儿子说,没事儿,宝贝,弟弟的奖状有你的一份功劳,也是你的奖状。

景说,这样的回答实在是太牵强了,奖状上明明只写着弟弟一个人的名字。

景叹了口气,别的家长看到孩子获奖都开心,可我只剩下揪心,俩孩子就是爱比较。

听了景的倾诉,我安慰她这个不是家有两个孩子还是一个孩子的问题。颁奖这个环节的设置才有问题。

景半信半疑,什么?你是说幼儿园不应该给孩子发奖?

我肯定的回答,是的,幼儿园欠考虑。

景不理解了,说,但是,发奖也确实激励了其他孩子以后表现的更好。

我回答,激励孩子更好表现的办法有很多种,并非只有给个别孩子发奖这一种。

奖励和表扬是目前大部分老师惯用的一种激励手法,希望通过表扬个别孩子、个别行为激励其他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和行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中对“表扬”的解释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由此可见表扬只是对行为之后的成绩进行肯定。

表扬是评判式的,在幼儿园里是由教师做出评定的,教师成了评判的权威。然而,据了解,教师做出的表扬一般都是班里积极、活跃而且听话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们会努力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只是一味的迎合老师的要求,忽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难以建构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

理解幼儿园此意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孩子,但是,表扬、奖励个别的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哪里表现的不好,甚至有的孩子会嫉妒、排斥获奖的孩子。形而有之的办法是除了奖励每个班个别的两个孩子外,也给其他孩子一些鼓励,这样榜样的力量才更有意义。

当孩子因为觉得不公平而向家长求助时,最好的做法不是搪塞和淡化,而是帮助孩子正视不公平的原因所在,真诚地帮助孩子梳理内心真实的感受,确定以后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不公平,他内心才会越来越强大。

表扬和奖励一定要慎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