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蓬莱仙境回来,直接搭车去威海,自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特意派车在高速路口接,一下子有找到亲人的感觉。
住在威海郊外,满眼还是山东农村的模样,一水儿的平房,连二层楼都难见到。正是隆冬的季节,灰扑扑黄淡淡的色彩,加之风大,令人在室外总是缩头缩脑,裹紧了衣领。
威海人民广场建在一处向斜的山坡上,坡顶是人民政府,面前是最繁华的文化东路和新威路。在文化中路旁是威海众多的政府机关和新建楼盘,显得充满现代气息。我从广场上沿着新威路一路步行,走到一家童装店给朋友的女儿买了一套衣服,算作“见面礼”吧。
很早就听说威海有一座韩国城,在路人的指点下并不太远。没走一会儿就远远地看见“韩国商品城”的招牌。因为这里处于山东半岛的最东北面,离首尔的直线距离也不过400公里,两国两地商贾来往货物交流频繁。老远,就能听见韩语与中文此起彼伏,可惜除了一句“欧巴、阿尼塞约”,我是完全不懂的。
韩国城里的商品虽然大多数是从韩国而来的舶来品,但价格出奇的便宜。比如一套精美的指甲剪,只需要人民币十几元,一根钛钢钓鱼杆,也是几十元就能搞定,质量还非常得好。商场里人头攒动,因为还要进一步旅行的原因,所以只是买了两套儿童版的朝鲜民族服装和一套指甲剪,随便往包里一装,也算来此一游的纪念了。
傍晚时分,和我同名的驾驶员驾车沿威海海滨疾驰,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渔村。夕阳余晖下,渔船靠港收网,各个码头一片繁忙景象。一直到海源公园,天色已完全暗下来,盘山公路(其实是盘岛公路)左转右拐,车辆都开着远光,两道光柱投射很远,很有电影大片的感觉。可惜,没有到达最具海岛风情的威海黄岛和青岛。
前两天照例是醉得不成样子,直到威海的第三天我才有机会登上刘公岛。弃车登船,劈开海面,约半小时就靠泊刘公岛丁公路码头。岛上的北洋海军提督署、甲午战争纪念馆令我驻足倘佯。凝视古炮台与邓大人雕像,仿佛100多年前的硝烟才刚刚散尽,我脱掉鞋袜,站在海水拍打的岸边,仿佛与北洋将士有了隔接时空的对话。
我在这威海湾里正痛心疾首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陪同的当地朋友却淡淡地说:“我们一年也来不了刘公岛一次,现在都在搞活经济,忙得很。关注的是现在,哪还有你这样的历史情怀哦!”我一时竟无语,眼前的威海卫港湾里满是疾驶的游艇,回望大陆彼岸,更是鳞次栉比的商厦楼宇,信然。
象我这样的人不多了,大家都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