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幸福具象化了

        2025年6月20号,是我来到这个小学带的第一届学生参加中考的日子,没敢打扰任何人,但在心里默默祈祷孩子们都能考个好成绩。

        周一,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中午开完例会,我如往常一样,回办公室倒了杯水,拿好课本,准备去教室上课,突然梓萌进来了,一如上小学时的样子,径直走到我跟前,却不说话,手里提了两个袋子,我们之间的对话还像小学时一样,我问她答,说话间上课铃声响了,我得去上课,又不想拂了孩子来看我的心意,就让孩子在我那儿坐着等我回来继续聊,这时她把袋子给我,其中一个袋子里是棒棒糖,她说是送给现在的学生的。

        我正常讲课,下课后教室里几个孩子围着我问问题,已经出去的几个孩子又折返了回来,还一脸神秘地说:“老师,你快出去,外面有人找你。”我交代完走出教室,就看到了我曾经的班级得力助手跟几个孩子手捧鲜花,拿着手机对着我拍照,那脸上洋溢的笑容晃得我心头一热,回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笑脸,花递给我,我捧着花,他们簇拥着我叽叽喳喳边说话边一起往办公室走,一路吸引了楼道里孩子们的目光。

        因为人多,我带着他们到学校的一个小会议室坐着聊天。他们七嘴八舌跟我聊着初中生活的种种,我一边听,一边想象他们描述的那些画面,心里是满满的快乐。孩子们说他们小学毕业时我写给他们的明信片保留至今,并一直当书签在用,这也是一种被重视且珍爱的幸福了吧!

        我一个小学班主任能被中考结束的孩子们惦记并回校看望,确实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这应该就是教育最动人的回响了吧。当少年们带着成长的变化站在我面前时,我所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的身高变化,更是自己曾经播下的种子开出的花。那些他们至今记得的课堂趣事、我无意间的鼓励、我所教的学习方法、甚至我说过的话,都成了青春的印记。

        这种看望是纯粹情感的流动。中考后的看望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是孩子对"重要他人"的自然牵挂。在这个微信问候都显珍贵的时代,孩子们愿意捧着花带着礼物来看我,大概当年我给予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有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吧。

        这是教育职业价值的具象化。我们日常的辛苦常常如细雨入海不见痕迹,而学生的主动惦念就像突然收到的奖章。让我确信:那些改作业到深夜的坚持、处理矛盾的智慧、循循善诱的教诲、恨铁不成钢的焦急,都真实地参与了一个个生命的成长。

        感到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上课的铃声又催我去给现在的班级上课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因为觉得没聊够,可我也又不得不去上课,只好相约暑假再找个特别充裕的时间好好聊。放学后回到办公室看着满满一桌的花和礼物,还有放在地上的西瓜、肉和芹菜,心里充盈着的只有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里说:"教育不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当学生上完三年初中还能回来看我,其实是在确认自己成长中那些未被磨损的美好。

        此刻,我觉得我值得这份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