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觉得谈判跟大家没关系,但我们每天都在谈判,比如卖东西给客户,协调其它部门资源,影响老板决策,推动团队执行,甚至回家说服孩子早点睡觉,这都是谈判。那改变哪些小细节,能大大提高谈判的成功率呢?
一、先下手为强。
谈判里一个关键时刻,是双方开始报价的时候。
我们常在市场里看到这个场面,买卖双方都不愿先开价,总说“你说多少钱?”“哎呀你说多少吧?”这样的太极拳能打半天。从直觉来说好像也对,如果我先开价的话,不就被对手看到底牌了吗?但真心理学研究覆了直觉,研究发现,谈判中先出价的人更有利。
举个例子,
假如你看上一辆二手车,想出价10万,但如果这时候对方抢先报价说“这车我卖15万啊”,你会怎么想?多数人这个时候都会心里犯嘀咕:“啊,他为啥开这个价?”然后自动开始琢磨原因:是车的行驶里程少?是加装了高级音响?那后面的谈判,你就很容易被“锚定”在15万的开价是不是合理的问题上。
锚定,锚是船锚的锚,定是固定的定——这是个心理学词汇,意思是你被别人定了个参照点,后面即使有变化,也是在这个参照点上调整了。比如那辆车,他定15万,很可能最后13万你也就买了。
所以,谈判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抢先开价,目的是要把对方锚定在你的参照点上。
那你可能会问,我不可能每次都先发制人啊,万一对方抢先开价了,我怎么办
教你一个“反擒拿”手段:参加重要谈判之前,你要把你的价格,还有它的合理性,一条条写下来。
万一对方抢先开价,这份清单会帮你对抗自我怀疑的声音,你就能绕开对方“价格锚定”的心理陷阱,一口咬定,坚持自己的价格了。
那如果拿到到谈判先报价的机会,具体该怎么报呢?
建议是:“报价越精确越好”。
一般人怎么报价呢?很简单,四舍五入凑个整呗,比如“这个包2000块你拿走”,“那双鞋最低1800”,人们以为,整数报价会让客户更容易接受,但其实恰恰相反,如果你把报价定成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比如“这个包卖你2135”“那双鞋最低不能低于1872块”,那客户还价的幅度就会小很多,这是什么道理呢?
行为学家发现,如果你报价非常精确,那对方容易认为你花了心思准备过,是经过周密计算才开出的价码,他觉得你比他专业,那就不太敢乱杀你的价。这个道理还能举一反三。比如在项目管理的时候,你别说大家两周内完成工作,而是说13天内完成,也别说下班前交给我,而是说下午5点半前交给我,这些小小的细节会让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谈判的时候,除了这些外在的技术,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那有什么方法能让你更有说服力呢?
,二、自我调整让你变自信变强大。
自我调整啥呢?
调整的是你体内的激素水平,因为自不自信和激素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睾丸素是一种“力量激素”,力量激素高的人,就希望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大一点,所以他走路恨不得横着走。皮质醇是一种压力激素,压力激素高的人,就希望自己尽可能变得小一点,所以他就喜欢缩着脖子抱着手,走路也跟黄花鱼似的,喜欢贴边儿。
心理学家发现,通过改变身体姿态,你就能调节自己的激素水平,让自己变得更自信。说个动物界的例子吧。如果猴王死了,排行老二的猴子会开始模仿猴王的动作,在很短时间里,它体内的力量激素会快速上升,压力激素剧烈下降,这就是身体姿势影响到了激素水平。在人身上同样适用。如果你在开始谈判前,回忆一些自己特别牛的时刻,或者刻意保持一个开放的姿势,比如身体前倾、双手打开、表情坚定,只要短短几分钟,你体内的力量激素就会明显上升。
所以下次在谈判或者面试之前,你可以刻意调整一下自己,短短几分钟,就能让你更加自信有力,说服力也就大大增强了。
听到这儿,有人可能很兴奋,说今天学了那么多套路,那我以后可以把它们连着用,打组合拳,效果肯定更好。作者就提醒了,组合用可以,但你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心理动机要相容,二是套路组合有上限。什么叫心理动机要相容?举个例子,比如小区号召大家节能,一招是告诉高能耗家庭说,你家比邻居家耗电量大多少多少,咱还是要低碳环保。另一招是奖金刺激,说你家要是节电达到多少,咱就给奖励。这两个招单独用,效果都不错,但一旦合起来使,居然就无效了。原因很简单,前一招是用大家的共同利益来说服你,后一招是用个人得好处引诱你,两个动机是反的,作用就相互抵消了
那什么叫套路组合有上限呢?就是你套路用得越多意图就越明显,别人一旦发现你是在刻意影响他,那他就很容易抗拒你。那套路组合上限是几个呢?作者的答案是三个。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在每个大场景里,最多只说三个套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