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在这篇将介绍一下我自己在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方法论。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外围事宜。
1. 实践-->观察,感受-->思考-->总结,五步骤闭环
方法论非常的简单,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整个受教育的过程过分强调书本知识,也就是吃二手的嚼饭,因此直接经验的学习方法基本丧失,这两三年中才开始用这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论,主要原因在于直接抄书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于是开始打开自己的感官,使用上自己的头脑。
实践
就是要把所有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和孩子接触的各种瞬间。
观察
就是看我们自己每次说的话,做的动作,对孩子的回应,孩子是什么样的表情状态和反馈。这点非常的重要,因为虽然孩子有相通之处,但是你的孩子一定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好恶,这些都需要你自己的观察,才可能得出结论。
感受
这一点相对来讲会比较困难,因为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注重于孩子说什么做什么,但是很难去静下心来体会他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或者能感受到的颗粒度太粗,至少我自己以前是非常忽略这一点。
举个例子,孩子非常高兴,或者非常生气,你可以清晰感觉到,但孩子处于一个情绪没有那么激烈的状态,可能都被你归类为“还不错”。如果你能对情绪做更细微的区分,你可能能更好的接纳和帮助孩子。
只有通过感受,你才能慢慢的体察到孩子的情绪和背后深层次的需求。这个真的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心思去体悟。当然也有很多的这些情商方面的课程可以去学习。
思考
看到一个现象的时候,多问几次为什么?考虑一下是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导致的现象?自己得不出答案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去问孩子。
思考方面两个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区分事实与观点,系统化的思维。
区分事实与观点之所以重要,因为这样能帮助你看清真相,而不是沉溺于观点的迷雾中。这部分在网上有很多相关内容,我就不赘述了。
系统化的思维。这里主要强调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囊括所有主要影响因素;在时间线上考虑到更大范畴,而不仅聚焦于眼前;纳入更多的相关利益方的思考角度。这部分也有专门的书籍论述。
有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写作业时间长的问题,如果全班孩子都写不完,你很容易看得出来,是老师布置太多。但其他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这个因素就被排除在了你的整个思考系统之外。在写作业时,父母让孩子吃个水果、喝个酸奶的打扰,也是一个被忽视的影响因素。但是父母通常把自己摘得很干净,把责任都推给孩子。
总结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总结可以让进步的速度,像坐火箭一样。每次发现用到的方法、说的话,孩子有特别好的反馈时,就记录下来,并经常复习巩固。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让孩子参与到你的总结过程当中来。
问问孩子的意见,觉得你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就像我们去寻求客户反馈,让孩子有参与感,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也感受到父母的努力。
之后就是再进行下一轮的实践,观察和感受,思考,总结。
2.自我接纳与提升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按照前几篇文章的底层逻辑去实践的话,你会发现最需要去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就像接纳孩子的全部一样,我们也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那些好的坏的,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起起落落,允许自己在更长的时间范畴内去成长。需要多去感受自己的内心。
另外一点就是提升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偷懒不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有资本言传身教。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希望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我要求自己先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才知道难点在哪里,如何克服,否则孩子做的时候碰到困难,问你“我该怎么做”,你并不能有效的指导他。
其他抚养人观点不同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很多学习了亲子教育方法的妈妈们会面临的困境,学了很多方法,你很希望其他抚养人认同你的观点,保持一致行动,但他们并不买账,甚至阻挠你。
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不愿意接受,于是起争执;另一种是他们愿意接受,但不能一下做到你满意的水平,于是你要纠正他们,对方也会心存不满。这样的做法当中,你把孩子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责任完全转移到你自己身上来,并且其他抚养人会感受到不被接纳。其实成年人的需求和孩子类似,其他的抚养人也需要被接纳。
我自己的体悟,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
你只需要处理好你和孩子的关系,以及你和其他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其他抚养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由孩子自己直接处理。
你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孩子就有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去处理和其他人的关系。他和其他抚养人之间可能会因为对方处理方式不得当,而产生一些争吵,你可以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去直接对其他抚养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其他抚养人慢慢可能也会产生一些改变。同时,在其他抚养人面对一些困难的情况,搞不定的时候,你能非常巧妙的把事情搞定,慢慢你就会在家中建立亲子关系的权威。
对于其他抚养人,你需要采取全然接纳的态度。这样才能在家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就我自己家而言,现在女儿和外公外婆的关系都是越来越好,她和外婆有不同意见,我也鼓励她去表达自己,有时甚至是吵架,但其实对于她们的关系并没有损伤。
其实你所担心的是孩子被别人错误对待会产生长期的问题,其实一般并没有那么严重,当然,接纳其他抚养人不代表委曲求全,你同样可以对他们的做法温和而坚定的不赞成,你也需要接纳自己内心因此而引发的情绪,但是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选择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权力。
以上基本上把我之前体悟到的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就阐述清楚了。
说明一下,在《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文中,提到了要接纳孩子的若干方面,其中只有关于需求我单独写了两篇文章,为什么把需求单独写,因为我认为需求是生命的原动力,如果没有需求,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喜怒哀乐,因为情绪是由于需求被满足或未满足而形成的。
最后,划重点:
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让他主宰自己的人生,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用柔软的心拥抱孩子的各种我们定义为好的或坏的,对的或错的感受、思想、行为、情绪和需求。尽力满足孩子的底层需求,不知道如何满足底层需求的时候,不妨先满足浅层需求,得到和孩子深度对话的机会,如果不能满足他,那么要像防爆桶一样hold住孩子所有生气愤怒的情绪,而不能自己就炸了,当然你也可以生气,但表达需要技巧。为孩子构建一个毛绒熊一样安全而温暖的外部世界景象。
同时,父母需要自我成长,接纳自己的各种好坏,尊重并接纳其他抚养者,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与其他抚养者的关系。
鸣谢和推荐
这两年各方面的成长,得益于外部的学习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如何在带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能腾出时间来学习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老公、我的爸妈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为我腾出时间,并全力支持我的各种学习换来的,感谢你们的支持!同时家里的亲朋好友也为我提供了很多青春期孩子情况的实践机会,感谢你们的信任!老板的开放心态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感谢!
另外,这两年我看了武志红老师几乎所有书籍,并学习了得到app上他的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我的这几篇文章很多思想来自于他的内容。这个专栏是一年的内容,专栏口号是:做真实的你自己。非常有助于个人自我成长,也强烈推荐给大家。这是我短暂的心理学学习生涯中最认同的老师,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能真实面对自己。
同时我还学习过张怡筠老师在喜马拉雅的亲子情商课程,那是我对亲子教育学习的起点,樊登读书会app里面的亲子教育书籍讲解也是非常好的资源,我也推荐过给家里人。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基本上知识唾手可得,愿你和孩子都更好的做自己,过上更加温暖美丽的人生!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觉得有用,欢迎转发,打赏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