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天津市静海区西翟庄镇,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北方小镇. 虽然我出生于此,但如细细考究,你会发现自己对于它是如此的陌生,能够把它的历史由来讲清楚的人实在不多. 今天我们就专门讲一讲西翟庄的历史,写下了这篇小文,和大家共享.
地理位置图
地理位置
天津市静海区西翟庄镇,位于静海县中南部,东临大邱庄镇、西接唐官屯镇、北靠静海县城,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距天津市区40公里,距北京150公里。
西翟庄历史
3000年前,也就是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时,这里还都是大海,属于水乡泽国. 如果你有机会到排水干渠(简称排干)的大堤上翻一翻土,能轻易找到很多海贝的化石,也许就是那时留下的.
2700年前,也就是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西翟庄镇地域的海水退去,海河平原开始出现,包含西翟庄镇在内的这片区域被命名为“长芦”. 春秋战国时兵戎四起,先后隶属于齐国、燕国、赵国管辖.
大概时间表如下:
春秋(前770年)时,属齐国。
前663年(齐桓公二十三年),西翟庄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前312年(齐宣王八年),齐国伐燕,属齐国;
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前247年(赵孝成王十九年),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西翟庄一带属赵国。
2100年前(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西翟庄镇区域划归钜鹿郡上谷地管辖(钜鹿郡治所在现邢台市平乡西).
2200年前(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西翟庄镇区域被划归渤海郡,属东平舒县管辖,治所在今东调台村西. 整个东平舒县人口合计40000人. 那时西翟庄村区域已经有村落,地址位于现在的西翟庄镇西侧. 这些从考古资料也得到了验证:西翟庄西汉遗址位于西翟庄村西侧,稍高于地平面。东西长80米,南北宽20米,文化层厚0.7米。出土器物有:灰陶板瓦、筒瓦、盆和加砂红陶釜、瓮、盆残片等。
2000年前(公元前47年),西汉元帝初元二年,“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为海水所渐”. 西翟庄区域重被海水覆盖,变为沼乡泽国,就这样一直泡了几百年.
这段时间的归属情况如下:
90年(东汉元和二年),属河间国;219年(建安末年),属章武郡;三国时(220年—280年),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265 年(西晋太始元年),属章武国;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时,属冀州章武郡;南北朝(420年—589年)时,属瀛州章武郡;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属平舒县,直至晋隋以前,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607年(隋朝大业三年),属瀛州河间郡。唐朝(618年),属河北道沧州;621年(武德四年),改属景州。
1100年前(公元896年),唐乾宁三年,海水逐渐退去,西翟庄镇区域划归乾宁军管辖.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五代后晋元年(936年),石敬瑭割16州于契丹,西翟庄也被割让,属“宁州”管辖.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柴世宗北伐,收复了西翟庄区域,属永安县(今河北青县)管辖.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西翟庄区域划归清洲管辖
900年前,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置靖海县。治所在今静海县城,西翟庄划归靖海管辖.
800年前,宋绍熙年间(1190年一1194年),西翟庄为金所辖.
1230年(元太宗二年),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并入会川(后河北省青县),属河间路管辖。其间连年战乱、水患不绝,致使人口稀少、经济衰败。
700年前(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靖海改名静海,西翟庄也隶属其管辖. 估计,在这个时间稍晚,翟姓首先来此建村,并陆续有其它姓氏迁居于此,遂形成现在的西翟庄镇格局. 根据县志记载,西翟庄镇栽培枣树的历史已有600年时间,根据这个时间推测,西翟庄镇建立的历史也和推测相契合.
100年前,1913年(民国二年),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
1914年(民国三年),属津海道。
1928年(民国十七年),直属河北省。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属河北省天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属河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西翟庄沦陷,属津海道;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属河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由河北省沧州专署管辖。
1948年12月,西翟庄解放,归静海县管辖.
名人
卢金山,1878年出生,天津市静海县西翟庄村人。字贡廷。直系将领。1895年进入北洋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曾任北洋陆军第4师敦练官、讲武学堂兵营管带,因有留学经历,得到袁世凯的器重。
1912年,卢金山任冯国璋拱卫军中路统领、驻京总司令部参谋长。转年,率部驻防江西、湖北。
1913年初,卢金山获授陆军少将。同年8月,晋升为陆军中将。此后的近十年中,卢金山曾投靠王占元,出任湖北都督府参议。
1921年,卢金山任湖北陆军第18师师长。后被授陆军中将、悫威将军,兼荆、宜镇守使。
1923年,卢金山任援川军总司令。
1924年9月11日,卢金山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同年秋,卢金山驻军宜昌,兼任川鄂边防军总司令、长江上游副总司令。11月,吴佩孚拟在武汉成立护宪军政府,卢金山通电反对。
1925年5月,卢金山兼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
1926年2月,段祺瑞委卢金山为湖北督军。他不忍目睹军阀混战,百姓涂炭,未受。8月,北伐军进攻武汉,卢金山实掌五个师的兵权,按兵不动,准备响应北伐。吴佩孚在武汉告急,调其部解围。卢举棋不定,后通电辞职,带两名副官隐于四川省万县。嗣后,长江上游部队分崩离析,副司令于学忠率部分军队北撤,余部投降北伐军。
1927年,卢金山转居天津。日军侵占天津后,曾邀他出山,遭拒绝。
1941年6月29日,卢金山于天津德租界病逝,终年63岁
卢金山死后葬于西翟庄村北,炮兵营正对面祖坟.
据民间传说由于他官做的太大,影响到了炮兵营内的安宁,因此炮兵营专门在正门口修了一道大影壁墙,同时在影壁墙上还修了石狮子,以隔绝他的影响.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未必可信.
正所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