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说的不是金庸的"武侠",而是说的他的散文。这里所说的马援,是他在"读史"时所见识的汉光武时的马援。
1、年轻时有"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的惊人之语。就此,"老当益壮"这一成语便诞生了。
2、经营产业,重在救济别人,否则只能成为守财奴。马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西北发达后,将所赚的钱都送给了穷朋友。
3、作为隗嚣"观察家"的马援,通过与当时称帝的两位皇帝公孙述与刘秀的接触,他认为公孙述太注重形式的东西,不足以成就大业;而光武帝刘秀既随和、说话幽默,又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后来,刘秀果然灭了公孙述。
4、打了胜仗的马援虽然又创造了一个成语叫"马革裹尸″,但也不免令那些不曾打仗的官员们难堪。
5、马援虽对刘家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最终却未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反而令皇上不满甚至愤怒,死后竟不得安葬,这不能不说是马援的一个败笔。而这败笔,主要基于他对细节的忽略。这从他对公孙述的接触中就可略约看出端倪。金庸还提到两件事:一是他曾写信给侄儿们,反对他们模仿一个"豪侠"杜季良,这惹恼了杜的好友驸马爷梁松,后来梁松在调查马援之死时,自然说了马援的许多坏话。二是他在越南打仗回来时带了一车薏苡,也给反对他的人留下了口舌。
马援很有才能,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管理上,都有出色的表现。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未能善保其身,死后被皇帝削除封爵。金庸认为,马援的悲剧,就在于两场侵略战争,一场种下祸端,一场投身以死。然而,事情只是如此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