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书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里——耶鲁大学教育公开课》,作者美国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这本书源于其在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从事早期教育相关工作的经验。仅仅略读了目录和前言,我就断定这是一本好书,读完真的迫不及待跟家长们分享。
1,核心: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是头等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孩子的大脑中,学习和爱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父母需要学会重视为孩子做的小事,因为这是父母在向孩子表达他们的关注,试图理解孩子,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反馈以及构建一个积极的环境。
2,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学习跟学校教育是两回事。孩子们发生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上,还处于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处于孩子关注的每一个事件中。
3,狂热的标准化学习。切不可让课程标准一刀切地评断孩子,每个孩子的创造力不同,思维能力也不同,兴趣点也不同,不可能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必强求这个标准化。
4,“问题儿童”。为什么只看到孩子的问题?失常的可能是大人对幼儿的期望,而不是孩子自己。
5,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来陪孩子,他们还是面临这些问题?
在判断我们对孩子的养育是否做得足够好时,我们应该将评判标准从与孩子直接相处的时间长短转为对孩子发展的全面评估。孩子是否有独立做出选择并承担风险的自由?孩子是否能找到满足自己天生好奇心的方法?有没有人跟他交流、听他说话?我们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让他能够按照自己节奏来安静思考和体验生活的环境?更实在一点说,孩子是否有足够的睡眠和玩耍时间?
6,让孩子做个孩子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长,这一点很重要。教育家吉姆。崔利斯警告我们看中长期投入,而非短期增长。他提出:“一个4岁的儿童首要目标是享受做一个4岁儿童的过程,其次才是为5岁做准备。”
美好的童年,几乎能够保证让每个孩子长大后都可以过一种感情关系和谐、善良美好又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