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也译为《秋日传奇》,1994年上映,这部在西方影评界表现一般的电影,在豆瓣电影Top250里面,排名122位。在影视迷群体,只要提到剧情片爱情片,绕不过去的一定有《燃情岁月》。片中的二弟崔斯汀,获得观众的高度评价。扮演崔斯汀的演员布拉德·皮特也因此进一步奠定了新一代银幕偶像的地位。
影片生动流畅,情节丰富,将20年的光阴缩短在133分钟里,囊括了诸多元素:印第安人、牛仔、上校、士兵、水手、猎人、商人、政客……讲述了一战前后,在风景优美的牧场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一个通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三兄弟同时爱上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爱上的只有崔斯汀一个。
观众爱上的,也只有崔斯汀一个。我爱上的,当然,必须是崔斯汀。
导演爱德华·兹威克耗费了17年的时间,才把该片搬上银幕。想必这是一部经过仔细琢磨的影片。而作为观众的我,作为极度喜欢此片的观众,试以此文,从多角度,分析作者对崔斯汀这个人物的塑造,分析为什么观众都会喜欢崔斯汀这个角色?也以此向导演爱德华·兹威克的17年时光致敬。
1
皮特这个演员的颜值和气质。
这首先得演员长得好看帅气有气质,但同时也需要导演摄影灯光音乐等,将这个演员的好看帅气有气质,不只充分表现,还要特写、放大。
本片的摄影极为出色,约翰·托尔因此片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不只将大自然的美丽壮观充分展现,而且摄影机好像还特别贪恋崔斯汀扮演者皮特的美色。
布拉德·皮特,清澈的蓝眼睛,金黄的长发,迷人的微笑,风流倜傥。1987年开始演戏,1993年在《加州杀手》一片中,皮特扮演一个邋遢而凶残的杀手,此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94年,皮特凭借《燃情岁月》中的表演而获得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时年31岁。随后,皮特就一路顺风顺水,成功演绎了各种角色,获得了无数奖项。
皮特的气质,与影片欲展现的崔斯汀,相似度很高。
倜傥不羁,是他与生俱来的,或者说,是从他的骨子里渗透出来的独特气质。——风行网
此片作者为了表现崔斯汀的美,多次特写镜头,并配以旋律或优美细腻或壮阔豪迈的音乐。
此处详细分析崔斯汀四次单人骑马从地平线上出现。每一次都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次,当苏珊到达牧场时,崔斯汀并未到车站迎接,而是在他们返回的途中。随着山莫的“看”和手指的方向,从苏珊这些车上人的视角看过去,远处辽阔的微黄的草坪,绿色的茂密的松树林,蓝色的天空和墨绿的远山连成一片,色彩丰富有层次,视线开阔,崔斯汀骑着一匹高大威武的马出现,同时牵着一匹小马,马背上驮着猎杀的小鹿。山莫最先迎上去,同时迎上去的还有苏珊的视线,好奇的视线。此时的崔斯汀,展现的是轻松阳光的男孩之美。
第二次,崔斯汀从战场上退下来,又跟随爷爷出海后,回到牧场。六层色彩构成壮美的山河图景,最近的是绿色草坪,然后是草尖上的微黄,松树林,远山,雪山,天空,在这美丽的风景之中,在印第安人一刀的凝视中,在德加的惊声呼唤中“看”,崔斯汀骑着马归来,带着满身的风尘和疲惫,看来弟弟山莫的死的阴影并未从他心中散去。那样沮丧伤心的神情,心疼的不只是苏珊的心,还有观众的眼。这里的崔斯汀,展现的是男人带着伤口的脆弱和忧伤之美。
第三次,崔斯汀和苏珊在牧场上骑马时,听到牛的惨烈呼喊后,崔斯汀骑马冲下山坡来解救牛。绿草,蓝天,白云,构成最简单又最让心静的风景,只是画面里乱枝林立孤单的小树,牛痛苦的叫声,让风景充满了不和谐感。而也正是在崔斯汀解救小牛不成功后,促成了他内心情感的爆发,再一次出走。这里的崔斯汀,展现的是从温柔到狂躁的那一瞬间,内心所发生的急剧变化。
第四次,崔斯汀第二次归来,当时一刀和德加正在外面忙着,也许是心灵感应,也许是听觉敏锐,一刀最先听到了马群的声音,抬头看着远方,德加开始不解,一刀开始奔跑,呼喊着“崔斯汀”,德加和柏也开始奔跑,不断的奔跑,对剪群马的奔跑,然后,马群出现在地平线,奋蹄奔腾而来,后面是英姿勃发的骑着威武大马的崔斯汀。
从上面四个镜头的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崔斯汀的出场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单是他一个人策马奔腾还不够,还需先引来观众的视线,总有一个人在旁边指引着崔斯汀的出场,总是有气势非凡的音乐伴随——看,远方的风景之中,崔斯汀随风而来。
2
皮特这个演员的演技。
有一副好皮囊只是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还须有好的表演。
电影演员首先得思考,让想法表现在脸上,剩下的则是这个媒体客观本质的工作。舞台表演需要放大,电影表演则需要有内在的生命。——查尔斯·杜林,舞台剧和电影演员
皮特大概算是一个个性演员,有鲜明的风格,放荡不羁,感情丰富,热爱自由……与崔斯汀这个角色高度契合。
策马奔腾时的潇洒、举刀取弟弟心脏时的愤怒和不忍、割掉敌军头皮时的发狂、弟弟墓前痛哭时的柔软、与苏珊在一起时的万种柔情、解救小牛时的狂躁、酒吧里闹事的血性突发、第二次出走时对苏珊的无言以对、与家人逛街时的甜蜜幸福、对柯氏兄弟的冷酷相对、发现伊莎贝尔死亡时突然的情感爆发、在狱里对苏珊既理智又不舍的复杂感情……
看到时光网有评论说,感觉皮特和崔斯汀是一体的,以后无论什么场合看到皮特,都觉得崔斯汀在他身上一直存在。
皮特,对崔斯汀的理解是深刻的,可以感觉到他是在用心去体会这个角色,并跟随崔斯汀的情感一起走。当然,在这里,摄影灯光剧本的功劳也不可埋没。
总有些演员,让我们不太满意,面瘫没有表情的,情感表达不到位的,无论微笑还是泪水看起来都是不走心的,情感无端爆发连接不上情绪的,仗着一副好皮囊总是耍帅的……所以,看到帅气的皮特是如此精彩的演绎着崔斯汀的喜怒哀乐,实在忍不住特别表扬几句。
3
崔斯汀这个角色的行为和个性。
有些人能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遵循它而活。其中一些成了疯子,另一些成了传奇。——印第安老人
影片开头的这句旁白,一语解释了崔斯汀的所有行为。
片中有两个人遵循着内心的声音而活,崔斯汀成了传奇,爱着崔斯汀的苏珊成了疯子,只能自杀以求解脱。
把崔斯汀的整个人生分为五个部分:少年期、参军前和参军时、两次出走、成丈夫父亲时期、最后的出走。
崔斯汀在落叶时期出生,母亲生他时差点死掉,父亲将他抱给印第安人一刀,一刀将他包在熊皮内整晚抱着他。
崔斯汀的整个人生,都与熊有关,一出生就包在熊皮内,沾染了熊的气息;少年时,故意招惹熊,被熊伤;成年后,有充足的机会猎杀熊时,放过了,在那一瞬间,也许他感到他和熊有某种联系;生命的最后,他死在熊的攻击下。
一直能感应崔斯汀的一刀老人说:“我认为他听到内心的灰熊声音,静静的在咆哮,在黑暗隐蔽的地方。”熊,对崔斯汀来说,不只是危险,还有渴望,好像是绝对的自由,也可能是狂热的爱情,更可能是不安分的心,是永远要追寻内心声音的不安的脚步。
崔斯汀的少年时期,总爱和一刀呆在一起,因此学会了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学会了猎杀之道,对生命的本质与哥哥弟弟们有不一样的认识。他在丛林间奔跑,无所畏惧;妈妈的离开他不露声色,也许是心的冰冷坚硬,也许是和妈妈没有太多感情,也许是知道无可挽回;黑暗中去招惹熟睡中的熊时,可能是因为他不满足于安静的生活,也可能是想挑战熊的狂暴,而随后的人生里,他又何尝不是一而再地挑战危险的各种生活,三次出走,第一次出走当水手,第二次出走当水手,也当猎人,吸鸦片,杀动物,第三次出走,没有仔细介绍,想来也是山里海上都呆过,敝衣褴褛是常态。
参战前后,对崔斯汀是人生的巨大转变。参战前,他是轻松自由的大男孩,战场,让他体会到生命的残酷,眼睁睁看着弟弟死去而不能救,让他不能原谅自己也不能原谅上帝。
两次出走,都是因为对弟弟的死不能放下。第一次归来时,满脸的疲惫和沧桑,苏珊并不能拯救他,爱情并不是他生命最重要的部分。第二次归来时,才是他的成熟期。带着一群马归来,也带着自己的心归来。终于,可以歇下来。但是,伊莎贝尔和苏珊的死,再次激发他内心的不安。他只能再次出走,甚至把孩子托付给哥哥。
亲情,是崔斯汀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在战场上打仗,心却不在敌人那里,一心一意只想着保护弟弟。后来,和伊莎贝尔结婚生子后,带着满满的责任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直到伊莎贝尔的突然死去,他的世界再次出现残缺。
跟随着内心而生活的人,成为传奇之前,也要经过很多疯狂期。只是当这疯狂没有把人毁灭,慢慢地,就活成了传奇。
4
崔斯汀和兄弟们的对比。
哥哥说:“我遵守所有的规矩,神的和人的规矩,而你,并没守规矩,他们爱你甚于爱我,山莫,父亲,甚至是我的妻子。”
哥哥不懂崔斯汀的魅力在于跟随着内心。哥哥有太多的规矩,但是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对山莫的死,并不检讨自己,而是一再地责怪崔斯汀,反而认为是故意,这怎能不让喜欢崔斯汀的观众反感;成为了父亲并不喜欢的政客,那时候的政客大概都是以私利为重,毫无信誉公信力可言;对苏珊,总有落井下石的味道,苏珊的死让他对崔斯汀嫉妒得发狂,“你赢得她,我送她回家来了”,在观众眼里,苏珊本就只能是崔斯汀的爱人,所以对哥哥大概并不能生出多少同情之心;对伊莎贝尔的死,他是有责任的,柯氏兄弟正是靠他的庇护,才那么嚣张狂妄,而他在这点上从未对崔斯汀说明,这让观众讨厌他……哥哥的阴冷、心机,完全对比了崔斯汀的坦诚、开放。
弟弟呢,是一个纯真聪明的孩子,上过哈佛大学,但是太单纯,以致鲁莽,一心想上战场,而在战场上又总想着摆脱哥哥们的保护,想获得与父亲一样的荣誉。对未婚妻苏珊,大概是太爱了,所以反倒有些不知所措吧,爱得紧张而犹豫。与崔斯汀的狂放不羁完全对比。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哥哥类型的男人,有着聪明的头脑,广泛的人脉,是讨人喜欢的,也会是成功的男人,弟弟类型的,聪明、单纯、可爱、热情,也会是成功的男人。崔斯汀反倒只能生活在银幕上,想象中。
反正是银幕上的人物,所以就尽情地爱着吧。
5
崔斯汀是观众梦中的影像。
一个角色的成功,不只是作者的塑造,还要加上观众的互动,要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崔斯汀一向放荡不羁,你就喜欢他这样子。——哥哥阿尔弗雷德
有个性才威武,苏珊就是因为崔斯汀的个性,所以陷入狂热的爱情。当苏珊是弟弟的未婚妻时,她以为那就是爱了。直到崔斯汀出现,苏珊终于明白爱情的真正模样。苏珊作为弟弟的未婚妻时,灵与肉的结合,好像是值得考虑和商量的问题。四目相对,苏珊瞬间成为崔斯汀的爱人,好像什么都不用说,一切都自然而来。当苏珊成为哥哥的妻子时,她以为她能幸福平静的生活下去,直到再次看到崔斯汀,她知道她不可能在没有他的世界里活下去,每一天的生活对她都是折磨,所以她只能选择自杀解脱。
崔斯汀是苏珊的最爱,苏珊也在替观众,狂热地爱着崔斯汀。
崔斯汀是观众梦中的影像,对男人来说,那是自己想往的生活,追逐着自由,跟着心的方向,没有亲人的束缚,没有爱情的犹豫,广阔天地间,只有自己的完成;对女人来说,崔斯汀是完美的情人,英俊帅气、孔武力量、野性十足、又柔情似水,这样的男人,作丈夫当然是不行的,家庭和爱情,都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所以女人只能通过银幕,通过崔斯汀这个形象,设想一个完美的男人和一场狂热的爱情。
演员的颜值、演员的演技、角色的个性、作者刻意形成的对比,这其中哪一点都可以征服观众,导演爱德华·兹威克将这些全部集中在崔斯汀这个人物身上,所以,作为观众的我,怎么可能逃出狂热地爱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