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被动才能接受未知
今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我看到一艘小船在湖面上飞驰而过。这剧烈的波动让平静的湖面激起了阵阵涟漪。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因着急上班,并未多加留意。直到临近中午,我朋友在微信上发来了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是她的疑问,同时也是我的疑问。
到底我们是应该留守原地还是走进那个未知?
“我是否应该等找到工作后再辞职呢?”
我的朋友今天在微信上如此问我。
“那你会很难找工作呢。”
我对此下了这么一个判断。
如果我们一直蹲在安全区,似乎就永远也辞不了职,找不到新工作。为什么?因为留守旧公司,我们依然拥有一份工资可以温饱,我们不需要担心出去后会不会没钱,会不会找不到工作,我们放不开手脚。明明感觉很难受,没有发展,却因我们忧心着未来,而迟迟没有行动。
离开安全区,让我们十分害怕。
“预防万一,我要提前计划好所有的行程。”
“我出来后要怎么做,下一步要怎么办,我什么都不知道啊!”
“怎么办,怎么办,我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好!”
“我很难受,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想出来,别人告诉我,这很危险,切勿轻举妄动,我便不敢动了。我很焦虑,也很踌躇,我知道我要出来,但是不敢。
我们从来都不会未卜先知,下一步要做什么,下一秒会遇到什么,我们从来都不知道。
只有等到了那一刻我们才能恍然大悟,大叫一声:“噢,原来如此!”
一粒种子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最终会成长为一朵花,这是未知的。但即使前途未卜,它依然努力地去冒险,去破土,去发芽,去享受阳光。也许它会遭遇风吹雨打,石头和泥土的阻挠,它也没有停止它的冒险。它知道自己有一个使命,但不知道使命的内容是什么,它只是前进并等待着那一刻。它没有刻意地去准备什么,它也没法准备,它哪知道它下一刻会遇到什么呢?
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我在3月份给自己安排了一趟旅程。这是一趟只有一个人的冒险,我要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说不害怕不担心是骗人的,我几乎没怎么离开过我的出生地,也从来不会一个人外出旅游。我也担心地点偏僻会遇到危险,会迷路,会搭错车,会找不到旅店等等。
但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呢,我因为担心而停止行动,不动事情便永远不会发生,我也永远看不到到了真正的那一刻,现实究竟是如我所想呀还是压根就是别的情况。
就好像一个湖面。
当湖面上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它很平静,它是静止的。这时候,一艘船从湖面上快速驶过。在那一霎那,平静的湖面被打破了,它泛起了阵阵涟漪,一波接着一波。这在完全静止的湖面上是看不到的。
为何说我们要去冒险,要动起来。只有动了,才有涟漪,这涟漪会像骨米诺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只有走了第一步,才能有第二步,第三步......
“但我觉得自己底气不够啊。”朋友这么说。
我想起今天早上在星梦奇旅看到的内容,它是这么讲述底气的:
一个人的底气,大概就是最先从这样一种支持感中获得的。
最初,这种支持感来源于父母,但最终,我们终究要学会,自己给予自己这样宽厚的支持感和安全感。
底气是可以一点点积累的,即便现在还没有,也不需要担心。
去靠近那些经常给予你鼓励的人,去学习更多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每天对自己说“我爱你”,去对更多人表达感谢表达温暖。
所有你给出去的,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回馈给你。
所有被你吸引的,也是和你此刻当下的震动频率匹配的。
尝试放手,放弃准备。我们唯一需要准备的,就是让自己放弃准备。提前准备,也许会让我们之后的旅程充满着束缚。
“我们必须要在XX点到达XX地,快点,时间赶着呢!”
“可是我想停下来好好看一下这儿的风景......”
“不行,时间不够!”
如果我们能准备少一点,是否旅程就能慢一点,更随性一点,自己也能更勇敢一点呢?
那如果不准备,不是显得很被动吗?
被动有什么关系呢?
恰恰只有被动才能接受未知。
全文完
满月&元宵节快乐
亦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