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自己读书,读的很慢,而且是拿到书是从头读到尾,读完盖上书本,差不多也就忘了。
也就是说,我虽然也像别人那样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却不知读书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也就不知道读书的三个层次:
第一种,就是为了打发时间;
第二种,就是为了获得资讯;
第三种,就是为了获得认知能力提升,即通过与文字的交流,达到与作者同等的理解力。
就如笑来老师所说,读书要选择,也就是让我们多读第三种书。
2.
到底如何读懂那些神作,提高认知能力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要主动阅读。
何谓主动阅读?
其一,就是要了解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其二,就是要了解这本书是什么样一的结构关系。
其次,这本书讲的到底对不对?是部分对,还是全对?
最后,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前两点可以通过检视阅读——了解、理解之后获得,即对书中的关键词进行构建和解读,以构建心理表征。比如,可以通过阅读他人的评论、心得,还有就是序言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本书讲了什么。其方法是黄金思维圈,为的是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使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这个结果。
前两点的检视阅读是为了第三点的分析阅读准备的!毕竟任何知识只有和自己关联才会有更大作用,就好像我们吃的东西一样,总不能看都不看一下就往嘴里塞吧?我们得考虑吃的东西是否干净、卫生、安全,同理,知识也如此,分析阅读也是为了让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产生强链接,并形成自洽,而不是想都不想就往脑子里塞。
最后一点,是为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能从书中得到什么。
整个过程其实需要很多时间,也必定读得很慢,而这恰恰是反人性的、反直觉的,因为我们总想快——快速阅读、快速掌握某种技能,等等。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怕落后,怕被世界抛弃,所以才焦虑,却忘了时间与耐心的力量。
综上,读书不要急,在关键问题上慢,其实就是为了快。所以,你需要思考着急的原因和决策原则是什么?下面两个原则也许能减少你做胡乱地做事:
1.不要做非理性决策;
2.考虑边际成本递减;
3.
在共读《思考,快与慢》过程中,我才了解和理解了怎样读书才是真正的有用,而不是为了获得启发感。
因此:
选择读什么书,比读多少书更重要。
读书不是越多越好,精读比泛读更重要。
读到+说到+做到=得到。
双系统理论能对我们的解释系统和决策系统在思考过程出现的各种bug,从原理上解释清楚为什么。如图:
其中,解释系统就是可以用来解释(一种功能是对对象的范畴界定、系统分析、发展判断,并最终形成结果)的系统(有输入和输出,输出就是解释的结果)。
决策系统受解释系统影响,而人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是用直觉思考,这就造成直觉偏见,如光环效应;另系统1对逻辑和统计概率一无所知,这就造成很多决策偏见,如小数定律。
持续优化解释系统,就是让做事的结果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阅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就是让我们懂得解释系统的原理,是为获得认知度加深,做边际成本递减的事情。
这就是我加入共读这本所得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