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思维导图
接触思维导图时间不长,大概是一年多以前吧。用导图的契机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深刻,那是由于工作中发生了一系列问题,促使我对工作进行重新检视。我在做什么,我的工作和其它工作相比什么特点,如何才做好?
我开始梳理,以一个客观的心态去观察,看自已每天都在忙什么,做的如何,为什么会出错。根据观察结果对工作重新做了定义:难度不高,复杂度比较高。难度不高说的每个问题技术难度都不高,单独解决都比较容易;复杂度较高指的是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维度较多,考虑到各个方面,当所有技术要求均需要满足时,简单的问题可能就不简单了。工作失误的造成,主要是自已处理复杂度问题能力与工作要求相比有不足。考虑问题面偏窄,所以才会经常出现顾此失彼,工作内容前后矛盾等现象。
为了解决问题,我需要一个工具、或是方法。我开始寻找,通过书籍、网络,思维导图开始过入我的视野。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有不同的用法,能不能用它来解决复杂度的问题?我对工作内容进行整理,找出各个技术指标间的相互联系,对于各种问题,找出影响它们的变量位置,通过整理后,形成了一张导图。工作中再次遇到问题时,我开始面对导图思考,问题和导图开始相互影响,导图开始变大。慢慢的,思考的维度明显增加,大脑负担减轻,和以前相比,工作更有效率了。
面对导图,为什么会更有效率,为什么负担会减小?
我审视自已的工作过程,面对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往往是螺旋式的,不停往复、失败、尝试,在各个维度上寻找问题所在,考量各种改进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最终是在大脑中给自已搭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改变、验证、反馈,在这个场景中循环往复,最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场景,如需解决类似问题,还需要还原这个场景,并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思考,才能比较快的解决问题。
原有的工作习惯是用文字来描述这个场景,不停的记笔记。还原场景,阅读文字和阅读图形相比,图形会更加容易一些,效率更高,当然大脑的负担也会减轻。这就是我现阶段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用导图来描述场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带来另外的好处,和同事交流更顺畅,对于问题更容易形成共识。为解决问题开始讨论时,同事也能对着导图,说以往导致问题的那些个维度已经考量过了,这个问题的再次出现,是不是设计还是有遗漏的地方,需要添加更多的维度。同事在你工作的基础再次有所发现。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团队持续改进?
解决问题需要合适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工具,大家在遇到需要解决复杂度问题的场合,可以作为解决工具之一进行选择。
(根据聊天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