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 摘录

报复是一种野道,人性越是趋之若鹜,法律就越应将其铲除。因为头一个犯罪仅仅是触犯法律,而对该犯罪施加报复则是取代法律。


有些冤情无法可纠,如果进行报复,还情有可原,然而人们还得当心,他的报复也必须无法惩处,否则他的愁人仍占上风,因为他和仇人受惩处的次数为二比一。


幸运产生的美德是节制,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从道德上讲,后者更富有英雄气概。


保密的习惯对治国修身都有裨益。


最佳组合则是享有坦诚的美名,养成保密的习惯,适当使用掩饰,无可奈何时有能力作假。


父母打算让字母从事何种职业,走什么道路,应趁早选定,因为小时候他们的可塑性最强,父母不必太拘泥儿女的爱好,别以为子女最爱做的就一定能做的最好。


人的天性中就有一种爱人的暗流,这种爱若不倾注在一个或几个人身上,就自然会普及众人,使人变得仁慈,这种情况有时在僧侣身上可以看到。夫妻之爱创造了人类,朋友之爱完善了人类,而淫乱之爱败坏、作践了人类。


对谣言置若罔闻往往最能有效地制止。千方百计封杀追查只有使人们心头的疑云长聚不散。


金钱犹如粪肥,撒不开就没有功效。


贪快求捷是做事时可能出现的最大危险之一。

办事要快,靠的是抓得紧,而不是揽得宽。


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一个人孤陋寡闻就会疑神疑鬼,因为人们应当用博闻广见来根治猜疑,千万不可将它闷在心里。


读书时不可一味批驳,不可轻易相信,不可寻章摘句,而要推敲研究。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下,少数书则要咀嚼消化。


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灵敏,笔记使人精确。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韶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学养终成性格。”


在支持别人的意见的时候,一般加上一点自己的看法为好。如果你同意他的看法,应当略有一点区别;如果你拥护他的动议,最好附带上一点条件;如果你赞成他的一轮,不妨再提一点理由。


人的举止应当像身上的衣服,不可太紧,不可过于精当,而应宽松一点,便于活动。


声名恰如一条河,轻而虚者浮,重而实者沉。


有些爱慕虚荣的人正是这样,无论什么事情,不管是自行产生的,还是由其他更大的动因驱动的,只要他们一插手,他们就认为是他们促成的。


“生气归生气,但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愤怒必须在程度和时间两方面加以限制。

一个人虽然怒火中烧,但为了不惹祸,必须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不可恶语伤人,尤其不可用尖酸刻薄、切中要害的言辞。还有,一个人发怒时切不可揭人的老底,因为这样会使他与社会格格不入。另外,切不可一气之下就撂挑子。不管你怎么表示愤懑,千万不要干出无法挽回的事情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