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军中寄沈八,刘叟》
杜甫
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汀。
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沉冥。
另有版本为:
酒渴爱江清,馀甘漱晚汀。
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醉已遣沉冥。
二
端午当夏中,骄阳垂焰,我仍在厂里加班。人言命苦啊,呵呵,一笑示之:何苦何乐也?体苦心乐,知足亦长进,此谓神清志明,无悔无怨。
中午小菜一碟,米饭一碗,小酒两杯,携工友聚小店,饭后略有醉意。至宿舍翻开全唐诗杜工部数卷,定页在卷234—3,读到他的《军中寄沈八、刘叟》。这首诗已经读过几遍,今逢年过节,小酌头晕,似有一番心得,恰与子美情投意合。诸位诗友,且看白马试解此诗。白马喜欢上面的第二个版本,下面的译诗即以之而作。
白马独家译诗:
口渴的时候特别喜欢那象美酒一样清澈的江水。在江边的小洲上吃过晚饭后漱漱口,口中还余留着酒菜的香甜味。我们几个在软软的沙滩上东倒西歪地坐下休息,直到酒醒后才发觉我们不知何时竟然在凉凉的石板上睡着了很久。
在随军的行营帐篷里,我一边和同事们吃饭饮酒,一边听乐官演奏着动听的曲调。因为看不到沈八、刘叟你们,几杯酒下肚我就昏昏沉沉地醉了。醉了也好,这样可以排解苦闷和寂寞。
三
酒渴爱江清,馀甘漱晚汀。“漱”本来是用水冲洗的意思;有个成语叫“漱石枕流”,也写作“枕流漱石”,比喻士人的隐居生活。馀甘,也写作余甘,馀通余;指饮食后口中余留的香甜味道。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欹,读qī,是倾斜,歪斜的意思。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野膳就是在野外随军行营里用的饭菜。华音,有人说这二字指的是乐官演奏的大唐时中华中原地区的曲调,与当时四川巴蜀一带的音乐曲调不同。但白马认为华音就是华丽动听的乐曲,为什么呢?首先这二句是对偶句,“野膳”与“华音”词性相对;再者从诗意上讲,这是为了衬托诗人沉寂的心,即使军营里有好酒好菜,有歌有舞,终难掩饰老杜的闷闷不乐。这二句的意思是:在随军的营帐里,乐官演奏着动听的音乐。将士们一边欣赏着音乐一边吃着部队里供应的饭菜。伶,指乐官,进行奏乐唱歌的艺人。
尾二句“数杯君不见,醉已遣沉冥”,意思就是在军营里饮酒,看不到沈八、刘叟你们几个人,我喝几杯就醉倒了,因为感到太索然无味,空虚寂寞。醉酒后就把那种寂寞空虚的感觉给排解掉,赶走了。从而我们可以知道当时老杜在军营中的生活是非常枯燥烦闷的,远远不如在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的生活怡然自得。在草堂他可以和妻子一起泛舟溪上观赏风景,一起看两个孩子在江边洗澡耍水,并且可以在江边钓钓鱼,在自家果园里给树施施肥,修剪修剪果树枝。在部队里就不一样了,作为好朋友严武的幕府参谋,他有公文要处理,有军中纪律的约束,也有同事对他的猜忌和指责,总之军中的生活是乏味单调的。所以前四句所写的与沈八刘叟酒足饭饱后的自在悠悠的生活,正好与后面四句军中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军中有美酒佳肴,雅乐伴奏,也不胜草堂生活的自由自在。沉冥就是沉寂,玄寂空虑的意思。“数杯君不见”是“数杯不见君”的语序倒装。
四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不是律诗。所以不用太计较诗中重复的两个“醉”字。诗中以两种饮酒后的醉态为赋诗对象:一种是“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漱石枕流的隐逸生活,一种是“数杯君不见,醉已遣沉冥”的军营拘束生活。可以看出我们的诗圣杜子美先生对这种在部队幕府里当参谋的生活有些不感冒。他还有一首七律也证明了他这种心情。那首诗题为《宿府》其诗云: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另外,还有人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畅当,不是杜甫。畅当就是以“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山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来写《登鹳雀楼》的那位中唐诗人。但从这首诗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来看,和杜工部当时在成都的严武幕府生活和草堂生活颇为相附,再加上杜诗中常不避违重字(如有诗中的两个“醉”字)的特点,以及老杜那爱酒如命的性情来看,应当属杜工部所作。杜工部的诗流传与影响范围要比畅当的诗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