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在白天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可是当夜深人静你有时间去思考的时候,你也许会辗转难眠——这孩子怎么好像“全身肌无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他们不像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自暴自弃的孩子是真的相信自己不会,任何地努力都是徒劳。作为家长如何面对这些自暴自弃的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给予这些孩子帮助。要在孩子感到无助时,感到丧失迷茫时,感到渺小无力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经历困境,帮孩子一把,拉孩子一把,扶孩子一程,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判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帮孩子建立起自我价值的再生机制。
帮助孩子,不是代替孩子去做、去想、去选择,而是和善而坚定地和孩子一起共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区分问题的主次,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和核心点;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讨论解决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让孩子有存在感,逐步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才会走出自暴自弃的泥潭。
其次,父母要给予这些孩子鼓励。德雷克斯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鼓励,可以简单到是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拥抱。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的鼓励,要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无论多么微小。要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尤其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另一方面,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所能看到的全部。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尤其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更是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奋斗的意义。
第三,父母要增强这些孩子的信心。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对于这些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得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例如,你可以这么说:“我来画这半个圆,你画另一半。”或者,“我让你看我怎么系这只鞋带,然后请把你学会的做给我看,如果需要帮助就告诉我。”安排一些小的成功,找出孩子能够做得到的任何事情,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机会,显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技能。
第四,父母要和这些孩子多谈心,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的心灵导师。自暴自弃的孩子,认为自己不行,作为家长要想走进孩子想,首先从尊重开始,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要把你的意图和愿望清楚地传达给孩子,是双方都明白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这样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就会逐渐赢得孩子的合作,双方就愿意敞开心灵,接纳彼此。家长和孩子沟通时,不要以长者身份自居,不要讲大道理,要多倾听,要尊重孩子的感情,分享孩子的心情,发现孩子的需求。倾听时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对于这些孩子,要有宽容的心态。原谅孩子的“顶嘴”,理解孩子的犯错误,善待孩子的失败,宽容孩子的“不争气”,要做到尊重、欣赏、认同和分享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总之,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家长要放下架子,在平等的基础上,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一起在解决问题中让他们增强自信,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