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对于一个特别爱表达爱抢话的我,倾听是一个我极为不擅长的事。
每每遇到别人“遭遇不幸”时,我时常基于提建议生怕少说一句漏了什么好的idea或者没有给予适宜的安慰,更多的时候我们表达的“太多了”以至于那些感受和态度反而坏了我们的事……
真正的倾听需要我们更全心全意的体会对方的感受,需要放下已有的感受和判断,更多的投以理解和接纳。有时候也许对方只是想让我们留意他的感受而已呢。当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但这个表达应该在充分领会他们意思的前提下给予反馈。甚至可以让对方有机会纠正我们来帮助他们意识到那一点。当然更建议我们用疑问句来做反馈这才是有来有往更好的沟通方式。
当然在表达时的语气态度也应该是我们注意的一点,一个人在听取别人谈论感受和需要时会留意是否暗藏批评和嘲讽。
当对方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不是下结论他就不会产生反感!
尤其是“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
我们可以主动表达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如何明白了他的意思。
交流过程中我们持续关注的目的是为了给对方创造条件充分表达。只有对方得到了充分倾听。
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价值观不一致或者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注意主配角,适当的投以理解和接纳,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对方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按照需求换一个环境或者思维。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就可以更体贴自己。
有一个案例可以细细品味:
一天晚上,一个看起来刚吸过毒的男人走进戒毒所,要求一个房间休息。值班的女士向他解释所有的房间都满了。那个男人闻言愤怒地将她摔到地上,拿刀威胁她。幸运的是,即便在这样的情景下,这位女士仍努力去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后来她告诉作者,是作者的一句话救了她:“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
“看起来,你真的很生气,你想有一个房间可以休息。”她说完这句话,那个男人便忍不住抱怨了世人对他的不尊重。于是,她接着问,“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你是不是很气愤?”……对话大概持续了半小时,这位女士越是专注于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越是将他看做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绝望的人,并坚信对方不会伤害自己。而最后事情发展也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