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要进入冬天了,回忆下这个秋天我读完的9本书
我的秋日书单:
*【理查德•梅比】(英)2本散文随笔
1.《心向原野》
一本心里疗愈书,英国博物学家梅比患有抑郁症,他开始寻找自己患病的根源,在迫不得已搬离故乡后,住在一所农家木屋里独居,他在农舍周边的乡野田间、沼泽、林带等等大自然中观察植物、鸟等动植物,并汲取到能量疗愈了自己。
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大不列颠岛的居住环境、气候变化、地理样貌、植物形态,以及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对世界变化(如春天回归的燕子如何飞过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的担忧和时局不稳定(如公共场地的变少)的悲凉心态。
他说“疾病,是人类与自然交往的阴暗面。”
“成年人的心身症状,不过是童年生闷气或使性子的翻版,都属于身体上演的戏码。”
“抑郁症源自一种猎人空手回家的落寞。”
2.《杂草的故事》
梅比潜心研究着英国乃至世界植物特别是杂草的迁徙轨迹,以及变迁历史。他也从另一面看到地球上的植物的生存力量。让他开始思考自然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人与植物与自然之间关系。并从杂草身上看到生活真谛。
他说,“它提醒着我们,生活不可能那样整洁光鲜、一尘不染。它们能让我们再次学会如何在自然边界上生存。”
作为博物学家,梅比的笔下不是植物的说明文,而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随笔。
*【蒋勋】4本散文随笔
3.《吴哥之美》
买来的一本二手书,翻开,书页折角和些许破损,还有些说不清楚的霉的气味,都是在说这本书的旧,有着被人翻阅过的痕迹。
大学时研读过中南亚历史学的蒋勋在柬埔寨内乱结束后,先后十四次深入密林深处的吴哥遗址,探寻着这座曾繁华几世的都城从印度教到佛教转换的那段岁月历史,在破壁残垣的建筑、雕塑里,深思、追忆那些文明以及美的印证。
蒋勋的文字口气温柔,却略带忧伤,我想那大概是他看到文明和美被摧毁、人类相互摧残后悲悯的内心。
这本书是旅行柬埔寨人手必备。
4.《孤独六讲》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群体文化中,婚礼丧礼都是表演,与真实的情感无关”,看到这句话时,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婚礼葬礼,也彻底坚定自己结婚那会儿为什么想逃,认为那是双方父母给人看的想法。蒋勋说“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才是”
全书高能,尤其前几个章节让人感同身受。他从文化包容到社会发展再到文艺兴衰中例证出“孤独美学”,社会需要尊重个人空间,尊重个人价值,理解相互独立的个体。蒋勋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在出发武汉的火车上我翻开了这本书,恰巧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旅途中有一本书可以阅读,可以反省、可以思考,是无比快乐的事。”我想说,的确如此。
5.《生活十讲》
“生活美学其实是安慰我们自己、鼓励我们自己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如果自己没有关心生活细节,就还是会离快乐很远。快乐和开心就是从生活的小细节做起”
“只有跟土地很接近的人,他会把手中的生命,视为婴儿一样,感受植物的脉搏、心跳”
这本书有十讲,十个章节,251页文字中,是蒋勋娓娓道来的语气,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物质饱和后更需要坚守内心,认清自己,不要丢失存在的价值,找到生活的信仰。
6.《品味四讲》
你以为他只是在讲“食衣住行”吗?不仅仅是,他在讲社会、地球、世界,人。生命的尊严、力量的均衡、社会的和谐。
这本书告诉告诉我们得到美的力量,其实很简单,只要在“多”里得到“少”,在“快”里享受“慢”,在“赶路”中学会“停下来”,在“繁杂”里找到悠闲和从容。他说:人生,应该可以随时停下来缓慢行走的一条路。
关于美学这三本书我最认同的三句:
“记忆是一种美感,全新的东西就少掉了记忆的深情,没有深厚的感情在其中。”
“教养有时候是一种人性的反省,就是你活在这样的空间里,愿不愿意将这个空间处理好,让自己跟别人都感到快乐,并且也影响到周围的人。”
“生命的轨迹,会留在人的脸上、身上、背的包包里、所处的空间里”
*【巴勃罗•耶鲁达】(智利)1本诗集
7.《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翻译:张羞
西西弗书店购买。
耶鲁达的身份很多,诗人、外交官以及共产党人。他很传奇,不仅仅是他的恋爱和革命相伴一生,还有他离奇的死亡之谜。他的诗语言张扬、直白,大胆,带着拉丁美洲民族浪漫又有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特别适合秋天阅读。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相对于前面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的热烈激情与决绝冷酷的碰撞感,我更喜欢第三部分的“爱的十四行诗”的平静清凉的舒缓感。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2本日记
8.《写下来 痛苦就会过去》(上)
9.《写下来 痛苦就会过去》(下)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编选,收录了 1918 年至 1941 年她去世前,这二十四年间属于伍尔夫的珍贵日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真实的战争下他们的生活状况。 里面不仅有她朋友圈、亲友圈的个人生活点滴、她每一部书的创作历程,还有对当下以及过往的文学作品、一些作家、艺术家的见解评论,她在日记里坦诚的写出面对赞誉和诋毁心理状态,在病痛中的挣扎与救赎。
最令我感觉和自己相似的一点是,她也将阅读和写作视为如工作一样列入计划并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