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闻里关于“县管校聘”的消息,提到53岁教师可弹性退出教学岗位,还有小学老师转教初中的,我不禁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一、宿命——当老师
那年高中毕业后,高考成绩不理想,我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在大娘的带领下,我和妈妈一起去拜访了一位盲人先生,想问问前程。他让我从屋里挑一样东西,我环顾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最后拿起了柜子上笔筒里的两支笔。盲人先生当即说:“你就是个当老师的命。”
高考失利后,我本打算复读。在中学当校长的五叔来家里提议,说榆树有一所长春电大的分校,是师范类专业,毕业后可以教初中,而且当时算是定向招生,包分配。我便去了那里,可没想到,上了一年学后就赶上教育改革,两年制改成了三年制,毕业也不包分配了。
2001年毕业后,我去了鲅鱼圈,一待就是14年。在这期间,当校长的五叔让我回来代课,自己不愿意。2015年,我还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十多年前的教育改革导致许多老师下岗,编制多年不招,而十多年后,转机终于来了——家乡优先考虑本地毕业生,我通过竞聘上了岗。但与十多年前不同的是,我们这些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不再能教初中或分到市里,而是全被分到了农村小学。不过,那时我的心态也变了,上班更多是为了以后退休生活有保障,而且当时农村学校确实缺老师,很多老教师都快退休了。
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2015年11月15日。前几天下过大雪,我和另外三位老师一起去中心校报到。我和其中一位被分到了祥顺学校。学校那扇6米半的铁大门只开了个小侧门,从门口到教室扫出了一条羊肠小路。后来我才知道,这所学校占地14000平方米,是七个村小中面积最大的,离中心校也最远。据说这里曾经也是一所有800多人大学校,当然,这里的教师更替也最频繁。
走进办公室,屋子中间是个烧得通红的炉子,一个水壶冒着腾腾热气,像是在欢迎我们。走廊靠近门边的地方,偶尔会飘进雪花,开门关门时要特别小心——一是地滑,二是要当心大门被风刮得夹住手脚。刚到学校时,全校有39名学生,后来随着孩子们升入初中,新生却再也没来过,最后学校只剩两名学生。我也因为交通实在不便,在坚持了5年后,随着乡镇学校关门,转到了另一所村小——平安小学。
我去的时候,平安小学也只剩下五、六年级两个年级。因为英语老师退休,我到那里教英语,当了两年班主任,教了三年英语。最后,随着又一所村小完成使命,我回到了中心校。现在回想起来,在村小的8年时光真是一种享受,因为孩子少,可以专心做教研、参加比赛,很多证书都是在那时获得的。
人总是这样,从最初都想去中心校,到现在人人都想待在村小。这像不像以前在农村教学都想回城里,可现在“县管校聘”想让老师回城里,很多人却已经不想回去了?
二、四十不惑,迎接新的挑战
这些年在村小,最多时教过11个学生。回到中心校后,我接手了一个有35人的毕业班。这个班级屡次更换班主任,家长闹到学校,纷争不断。说实话,学习好的学生有,但不多,孩子们个性张扬,很多人根本听不懂话。既然成绩无法改变,那我就带领大家学劳动、学做人吧。从最初连地都不会扫,到后来我们班成了全校公认的劳动好手。
前几天,还有一位毕业的学生和我分享他的成绩——初二数学满分,班级第五,全校第351名!一个从农村学校出来的学生能有这个水平,我也很骄傲。想当年,他也是个问题学生,上课唠嗑、玩球、打架、骂人。但我对他的教育一直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来没有区别对待。从现在的成绩来看,也算是走心了。
还有一位当时的学生时常和我联系,每次考试后会和我分享他的优势与不足,还把他写的作文《老师二三事》发给我。作文里的主人公老师就是我,他说这篇作文把他们的语文老师都看哭了。其实我也很感动,自己只是做了班主任该做的日常工作,感觉微不足道,可在一个少年心里却留下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也许每个老师都挺好,但你一定是那个最好的老师。”也许正是因为以前的老师对他们太严苛了,所以他们才更能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的快乐。
三、相互理解,教育是一场相互成就的修行
第二年,我又接手了一个毕业班。前班主任被孩子们气得心脏病犯了,班级里的女生比男生还要叛逆,这个班还被人称为“贵族子弟班”——学生普遍家庭条件好,当年入学都是托关系进来的。前班主任也是位非常厉害的老师,可愣是被孩子们磨得没了脾气。刚接手时,孩子们中午不睡觉,满眼都是不服和挑衅。
妈妈时常劝我,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感化。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这个词。上一个毕业班那么硬的骨头都被我啃下来了,我不信拿不下这个班。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劳动,现在我有更深的体会:劳动最能锻炼人——一是锻炼体力,二是锻炼耐力,三是锻炼人品。在劳动中表现好的孩子,学习好的会更好;就算学习不好,能积极劳动,也说明品质不差。那一年,我们承包了学校的初雪清扫任务,甚至还帮学校开垦了一片荒地。我们甚至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把6个班级搬来的桌椅板凳整齐地码放到一个仓库里。放学路上看到地上的垃圾,孩子们也能自觉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毕业时,一个孩子的发言让全班学生失声痛哭。孩子们还送了我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人美心善,教得不赖”。现在我们也时常联系,他们有事会来和我诉说,还让我开直播聊聊彼此的近况。很多人都说很少有孩子会记得小学老师,而我,就是那个会有学生偶尔回来看我的“少数”。
四、坚守热爱,抵御岁月的精神密码
今年,我又接手了一个毕业班。整个假期我都做好了被调走的准备,因为原来的班主任已经把六年级的备课教案都写完了。可开学初,她还是思虑再三,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气,万不得已选择了放手。听说她曾和班里的一个“魔王”学生说:“这个班里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结果还是没斗过那个“魔王”,选择了保命要紧。
接手新班级后,开学前一周我就开始写教案、写各种记录。开学初,儿子给我算了一卦,说我的工作没问题,前途一片光明,但会遇到一头“狮子”,需要我温柔以待才能解决。从开学到现在,“魔王”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他学习很积极,这也是我改变他的切入点。第二次单元检测,他从第一次的90分考到了97分,全班第一,说明他的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他每天会帮我组织晨读、放学组织站队背古诗,上课时看到我脸色不好,还会帮我喊大家安静。周末时,体育老师还说他帮着维持秩序。这个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话多,所以不能给他一点点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人一旦被开发利用起来,就是一座宝藏。我甚至觉得他和我现在教的初二那名学生问题性质很相似——小学时没尽力,到了初中被老师引导一下,立马就长大了。
现在我才更明白“狮子”的可怕——狮子会怒吼,很吓人,它不仅要自由,还要成绩。他在学校影响别人,谁都拿他没办法,可一旦他吃亏了,家里人就坐不住了。也正是因为家里无条件的溺爱,才让他在学校更加肆无忌惮。一个人话说得再完美,也不如在一件事上体现得更真实。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我的“狮子”能在班级里收起他的“利爪”,把心思用到学习上,而不是攀比和不服。因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一旦散漫放纵下去,要比一个不聪明的孩子更令人惋惜。我经常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习惯,最小的差距是智商。”不管我们在学业上能有什么样的成绩,至少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健康的人——不能精进自己,也不应该打扰别人。
这些年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也见惯了形形色色的家长,但被家长指责还是第一次。有以前的学生问我:“这个班好带吗?”我回复说:“没有带不好的班级,只有不努力的班主任。”
这届学生没有那么多倔强,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期待更高。如果没有“魔王”和“狮子”,我可以把更多时间用在孩子们的学习上,可每每会被“狮子”的怒吼打乱教学步骤,要么就来点小惊喜或小惊吓。这说明我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班,小学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常常当耳旁风,到了初中才会感受到老师的所言非虚。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一个自由健康的成长环境,老师能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回望来路,从最初被预言“当老师的命”,到如今甘之如饴地坚守,我庆幸自己从未真正“退休”。
教育不是一场盛大的演出,而是一场温柔的陪伴和耐心的等待。它教会我的,远比我教给学生的更多。
未来的路还长,或许还会遇到新的“狮子”,但我已不再畏惧。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用心的付出,都在为这些孩子的人生,点亮一盏小小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