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我刚刚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知识不够,眼界不足,就会经常买一些职场的书来看,记得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一本叫《气场》的书,销量很高,口碑也不错,就打算买一本来看看,于是上网下单,买回来才发现被骗了,这本书叫《气场修习术》,书封和我要买的那本非常像,“修习术”三个字非常小,发现被一本伪书骗了,只能怪自己买书的时候没看清,而且这本书在亚马逊销量排进了前十名。在书的封皮上,几个名家的大名,以为是他们推荐,结果仔细一看小字才发现,上面写的是“气场是,潘石屹,牛根生,马云都拥有的成功钥匙”。
这本书写的太烂了,而且里面的内容完没有逻辑,根本不像国外人的写作风格,硬着头皮看吧,不能让钱打水漂啊。当看到113页里面写道21天养成一个习惯,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对于这个理论,我们可能很早就知道。但是我知道被这本伪书骗了之后,我就一直带着挑刺找茬的眼光看这本书,总想找到书中的漏洞去反驳否定它。这本书书封上写着“畅销欧美80年”我就想去查查21天养成习惯这个理论存在了多少年,按书上说的这个理论起码有80年以上,于是求助了李春雨老师,他给我的邮件答复如下。
提出21天养成习惯的是Dr Maxwell Maltz
他在1960年提出断肢恢复21天就可以了并且倡议大家用21天来养成习惯
然后美国实用哲学之父william James的《the power of habits》
也说到了大概20-30天养成一个习惯
(这是被我们引用最多的文献,包括国内有这样一个专门的网站,就叫21天训练营http://www.21days.cn/tenet)
随后Luc Reid提出了反驳 先看这篇文章,(http://www.lucreid.com/?p=645 ) 里面提到了
大概齐是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18-254天不等,平均66天,一般来说就是2-3个月,因人而异。
原来提到的21天养成习惯他也听说过,但是没有找到任何的实验证明,也可以说是谎言传了千遍就成了真理。
同时作者又提到了,不要把养成习惯当成目标,那样不是养成习惯的目的,而是机械的去做了
他引用的文章是
Phillippa Lally等人在2009年《欧洲社会心理学》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参考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jsp.674/abstract)
扩展阅读
http://www.spring.org.uk/2009/09/how-long-to-form-a-habit.php
这个解释的很清楚了,包括里面的非线性回归方程
这是中文翻译链接
http://www.tesoon.com/english/htm/05/22655.htm
从这些资料中可见,21天理论提出的时间可能是1960年,到现在也就50年的时间,虚假宣传,而且我在网上搜不到这个作者的相关信息。虽然说我查到的资料不能确定这个理论的真实,但是我可以确定这本书是我见过最垃圾的书,先不说内容真伪,光是装帧,纸张,和马路边的盗版书不分上下。我很想送给出版这本书的人一句话“做书还是要有点良心的”。
其实我不是在这里挑刺,我是觉得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就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之前我就犯过很多这样的错误,当很多人说这个电影很好你应该去看看,这本书不错,你可以读一读,有很多时候,我可能还没有去看这些电影和书,就会跟身边的人说,这个电影很好你去看看,仿佛我已经看过了一样,但是当别人问我,好在哪里的时候,我却无言以对。
不光我是这样,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这样,因为从上学开始我们就被灌输一种思想,“上学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我们被无数次灌输这种理念的同时,就会形成这种意识,三人成虎,别人说的就是对的,慢慢的失去了自我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从而也就失去了对自己的自信。就仿佛那些抵制日货的愤青们,一游行就跟着呐喊,一抵制就去示威,但当事情过后,你问他为什么去,很多人的回答是“大家都去啦!”我还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即使老师说错了,我们也会让自己认为他是对的”,荒谬,可笑。
记得曾经听过一个老师的分享,他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得“思考别人的思考,让自己的思考更好”。虽然有点拗口,但是确是一句非常值得回味的话。
作者:卷毛佟
一个号称要走遍世界犄角旮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