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风雷手
《绝对双骄》里,古龙塑造了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的十大恶人,每人手底都沾满血腥,恶贯满盈,而且都有自己的名号,例如“血手”杜杀、“损人不利己”白开心、“杀人不吃头”李大嘴、“笑里藏刀”哈哈儿等。
这些恶人听着都十分凶残,但却一点也让人恨不起来。原因除了他们与主角小鱼儿的关系匪浅,身上多少有些人情味,还因为古龙赋予他们略带喜感的性格色彩。
无独有偶,同是武侠大家的金庸也喜欢描写恶人。《天龙八部》可谓恶人云集,数量规模一点不比《绝代双骄》少。读者对四大恶人恨不起来,尤其是重情重义、信道守诺的岳老三,简直是活宝。不止四大恶人,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丁春秋这些一等一的魔头,都不是千夫所指的对象。
读者真正恨的是康敏、全冠清、慕容复、阿紫一类。从作恶手段到凶残程度,这几位都比不上前面BOSS级别的真正恶人,但他们更易招致切肤之恨,每每康敏之流出现的段落,伴随的是书卷、荧幕外的阵阵咬牙切齿。
因为相较大魔头,这些小虾米的恶距离我们更近。他们每一小举动除了影响着我们喜爱着的主人公的命运,将他们带入水深火热,更牵起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司空见惯”的“恶”的同仇敌忾。
千里之外有人放火杀人,你恨不起来,因为与你无关;鞋尖被人吐了痰,你怒目横斥要与人拳脚相加。
常见这样的新闻:原配街头打小三。网友评论几乎一边倒,“打死她”,“活该,不要脸”,“贱人,见一次打一次”之类恶语刷满屏幕。无论打人者如何残忍暴力,鲜有人指责,大部分人都把枪口对准小三。原因是婚内出轨已经是社会普遍现象,犹如污染辐射高频率地波及过每一个人,骂小三的同时,群众负面情绪集体宣泄,越带普遍性的道德事件,越容易引发唾液,这些唾液连成一片,淹没了理智。
围观人群中,如果刚巧有人在童年时期曾饱受来自家庭或校园、社会等各方的暴力,面对打人者的嚣张气焰,其反应断然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或许会情绪激动,飞身扑去,帮助被打者重招反击。
这里,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打人者和出轨者,谁是大恶,谁是小恶。而且,大恶小恶也不重要。
善与恶是纯主观的感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恶不分大小,只分远近。
人们对于善恶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而价值观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永远有人会为了金钱放弃信仰,为了利益放弃立场。终归到底,价值观还没强大到能让人始终如一地坚守,以道德自律。
所以人类发明了一样东西,叫法律。恶不分大小,但法分轻重,恶不好量化,但罪可以衡量。轻罪轻罚,重罪重罚。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却不是万能的,毕竟人类从来不因为法律的存在,减少过违法犯罪的恶行。
佛说,能导向成佛、解脱的一切身业、语业、意业,名为善。反之,会障碍解脱、成佛的一切身业、语业、意业,名为恶。佛的眼里,一切恶都是大恶,一切善都是小善。人生来带恶,此生的唯一修行就是不断积累善行,减轻恶为。
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邪见。烦恼断除,自然身口意业清净。
那么什么是善事呢?
做事之前,发自内心的想帮助别人,并不计较因此损耗的精力钱财;在帮助人的时候,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并以不伤害任何无辜人为原则;帮助了别人,能以功德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快乐。
世界上最大的善事:愿所有的众生(不仅仅是人类,这儿是指所有有生命的)现在与将来都能快乐。发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为这这个目标去努力。
无论大恶,小恶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要心存善念,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减轻别人的痛苦,就增加了自己的快乐。世界的美好,就在咫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