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三周了,二十一天。
这就是公开承诺的作用,有过想偷懒的时候,还好我还是个有原则的人,履行了这个公开的承诺。前两天挺起劲儿,真正的读了记了,但是后来有点懈怠。第一是因为玩手机,“带宽”变窄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手机上;第二是因为借口,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出去玩儿回来晚了就懒得看了,归根结底还是自制力差。
这三周二十一天,语(说话)、文(写作)能力都稍稍有点提高。更明白一个道理:读书不是为了追求感官的快乐,而是多一份思考。我老说,读书能增强大局观的能力,能提高思维多维度能力。
比如,《金瓶梅》,我一说《金瓶梅》你肯定就乐,百度百科给它的定义是“一部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不是你想的那个,它的文学性大于你以为的那个。西门庆有多个标签。第一,原是个落魄的财主;第二,地痞恶霸;第三,赌徒;第四,交通官吏;第五,开个生药铺,是个精明的商人。这么多身份的人朋友圈一定鱼龙混杂,当然可以看出世情,所以说是世情章回小说。
《金瓶梅》里女人不少,说一个你最熟悉的潘金莲。她家本是一个小康家庭,但是因为一场大火烧死爹娘,她侥幸逃脱,后卖身葬父埋母,最后辗转嫁给武大。要说起来也是个刚烈的女人。为啥后来就变成了那样了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王婆,她家的邻居。
《金瓶梅》第二回,王婆说“老身自从三十六岁没了老公,丢下这小厮(她儿子),没得过日子”
第三回,王婆说“那厮(她儿子)十七岁了”
王婆见人在刺绣,说“好手段,老身也活了六七十岁了,也不曾见这般好针指”。
这里有个问题,我们算一笔帐,王婆三十六岁就守了寡,现在活了六七十岁,儿子十七。说明什么,说明她没好好在家守寡。这书里没有明确的说,就需要读者有大局观,思路清晰,才能明白这事儿,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碰上西门庆,再加上这么个隔壁老王,潘金莲能有好吗?
《金瓶梅》是明代作品,经久不衰就是这个原因,既是白话文,也有它的魅力。还有,西门庆是个富户人家,小说里对家里摆设,使用器具的使用摆放描写也特别详细,比如小说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床,写的也特别细致,比如“拔步床”,“罗汉床”,“卧榻”等等这类物件。现代很多明宋文史学者都拿《金瓶梅》做参考。小说里西门庆杀了好几个人,奸淫无道却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且还在县衙谋了一个差事,这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个抨击。
回归正题,用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说明读书的趣处。《金瓶梅》我没读过,那些带文化符号的大咖没有一个没读过的,单听他们说,就觉得过瘾。
坚持二十一天了,有点遗憾还没成为习惯。一定坚持下去。再做一个公开承诺,明年用一年的时间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