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该从后视镜里好好审视一下他沧桑容颜的,结果直到他走出后视镜,小北才意识到那个身姿挺拔的背影就是记忆中那个身材瘦削却高大伟岸的身影,苦苦蹲守一个小时后,小北还是等来了那个心心念念16年的人,他并没有留意小北,而是径直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先是充满怜爱地看了看小孙子,然后回到家放下铁锹,紧接着就来到门前的小马扎上坐下,惬意的翻看着手机……也许他心目中的田园诗也不过如此了,开门即是绿意盎然的田野,那一株株骄傲地窜天生长的小麦苗就像他教过的一个个学生,恣意生长着,彼此可以远远地对视,却不想互相惊扰……
为了能离他更近一点,好将他十几年来的变化看得更分明一点,小北事先做好了伪装并缓缓发动了车子,随着车子缓慢向前,她一点一点靠近了,结果他不经意间的一抬头,让她的心理防线轰然崩塌,像一个盗窃失败的小偷,猛踩油门加速逃离了现场,然而仅仅走出了不到百米的距离,她就调转了车头,准备再做一次尝试,结果这一次她以更快的速度冲进了夕阳里,比上一次更像一个过路者,她不禁暗自庆幸,幸亏张老师家门前有条行车道……
翌日傍晚,天上下着小雨,晚饭后,小北踏上了湿漉漉的乡间小路,准备再去看看那个熟悉的庭院,为了给此时此刻的天气和氛围配上BGM,她还特意准备了MP3大声播放着那首熟悉的《青春再见》,她不知道为何要放这首歌,其实她与他相遇的年纪还不属于青春,顶多算年少,而且算下来也才只有半年啊,为啥就对他念念不忘呢?
记忆是最温情也最无情的东西,它无情地将两人本就不多的交集肢解地七零八落,但它也淘汰了那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部分,留下的全是那些可以一次次在失落的夜晚拿来温暖异乡游子的温情瞬间。
与张老师的相遇是在一个早已被弃置却在特殊时期(原有学校因拖欠工程款经常被锁校门)被重新启用的破败校舍里,校舍大门虽然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是因为身侧各有一尊神秘护法庇佑(左边是已经脱色的雷锋像,右边是一间传闻中有妖怪出没的长年落锁的三层小阁楼)倒也依旧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
穿过一排不长不密却也错落有致的葡萄藤后,就是这间名为祥符小学的校舍的三层教学楼了。那间黑板渐渐脱皮成白板、地砖渐渐磨蚀成坑洞、课桌渐渐磨损成蜂窝、椅子还需要学生自带的小教室,装着小北所有关于张老师的回忆:他声情并茂地带领大家朗读课文,他妙趣横生的作文课,他那并不标准却正式严肃的英语发音,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他那食指弯曲其余四指完全伸展或撑着讲桌或指着黑板的标志性手势……
天生瘦小的身材使得小北经常是老师的“座下宾”,从小北的视角看去,讲台上的老师们更平添几分高大,小北习惯仰望老师,然后默默憧憬着有一天那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人会是自己,那时候的小北爱幻想、脑子活,反应快,可就是不爱说话,不敢举手发言,再加上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眼皮底下往往是老师们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最不容易被点名,所以小北在这样的安全地带倒也乐得自在,偶尔也会有跃跃欲试的时候,但总怕自己回答错了引起同学们哄笑,久而久之,小北更沉默了。
小北的父亲和姐姐都曾是张老师的学生,这在张老师那里就有了比较,小北的姐姐还曾是他的课代表,所以小北明明知道答案却欲言又止的毛病终究还是被张老师发现了。一次课上他在发起提问后就俯身对着欲言又止的小北温柔地说了句:“有答案就大胆说出来,你爸爸和姐姐可不这样啊”终于小北小心翼翼地说出了答案,他给出了极高的肯定,从那时候开始,小北渐渐爱上了在课堂上发言,甚至会在课上耍些小聪明,比如有一次在他的作文课上,当全班同学都在他设计的一个名为“给小猫添尾巴”的游戏中栽了跟头时,小北成了全班最后的希望,小北先用手为尺丈量了小猫尾巴在黑板中的位置,然后蒙上了眼睛,再次走到了相同的位置,大笔一挥……尽管最后小北并没有画出小猫尾巴的精准所在,但是毕竟已经很接近了,小北的这点小聪明被他拿出来在同学们面前狠狠表扬了一番,于是小北爱上了作文课,也在他的鼓励下一点点树立了信心,渐渐走上了热爱文字的道路。
同样是一节作文课,他让同学们以“20年后的自己”为题,自由写作,不拘泥于格式,大胆展开联想,小北看着周边刷刷落笔的同学,不想用跟他们一样的“套路”,于是多花了一点时间构思故事,渐渐的有好多同学都完成了大作,乐呵呵地拿给张老师看,张老师遇到好的文章和段落甚至会小声读出来,然后欣慰地拍拍小作者的肩膀或是摸摸那一颗颗被期待和羞赧包裹住的小脑袋。遇到不好的文字,他并不批评,只是轻声给出修改意见,然后那三五个仿佛刚刚苏醒的小创作家们便一边点头一边若有所思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陷入创作……
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完成了,下课铃也快赶来宣告课程的结束了,小北终于完成了“大作”,小心翼翼地拿给坐在教室门口的他看,他先是一言不发,间或皱几下眉头,但是最终还是变得和颜悦色了,他一口气读完了小北的作文,并没有穿插点评,等在一旁的小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忐忑,生怕自己这次构思过了火,惹张老师不高兴了,然而当他终于将手中的作文本放下后,第一句话竟然是“小北就是小北!写出来的作文果然不一样!文字优美、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老师很喜欢!以后继续保持哦!”也许这些点评在2004年的那个春夏之交让那颗忐忑的小心脏瞬间变得坚定从容就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能量了。但是小北怎么也没想到,16年后的今天,写下这些文字时,小北分明又一次听到了自己蓬勃跃动的心跳和那句“小北就是小北!”萦绕在耳畔,沉淀为小北坚守初心、一路朝北的力量之源。
其实尽管小北在他的语文课上积极发言,表现突出,但是小北的答案并不总是能得到他肯定的评价,有一次他询问同学们“盘旋”的近义词,小北兴奋地脱口而出“周旋!周旋!周旋!”,自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但张老师却并不急着回应小北,而是继续等待其他同学的答案,待全班都安静了之后,他才轻声指出了小北的答案听起来很接近,但是却并不是正确答案,并且耐心为大家讲解了“盘旋”和“周旋”的区别。至于二者之间的区别,小北至今都不太在意,小北在意的是自己急躁迫切和傲慢的态度在那一刻暴露地那么彻底,以至于张老师都表现出了一丝失望和不满,自那之后小北就变得谦虚谨慎了许多,再也不敢将内心那个骄傲自满的小兽释放出来了。
以上所列二三事真的都发生过吗?事实真如小北的记录里所言吗?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也许对于张老师而言,小北只是他教学生涯里最最普通的一颗小麦苗,在整个麦田里生长地毫不起眼,就连他给小北的评语也是“该生学习成绩优异,敢于大胆思考和发言,但是有时候对待工作不够大胆负责”,并没有流露出对小北丝毫的欣赏,那么小北内心那个念念不忘的影子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是一个乡村教师独特的教学方式,热忱的教育信仰,无悔的育人执念令小北深深地眷恋和敬仰吧;也许正是在他的课堂上小北获得了最本初的勇气和动力吧,然而这一切真的与他有关吗?他知道吗?他在乎吗?他还记得曾经教过小北吗?小北没有答案,也没有勇气追寻答案,因为在时间这条长河里,没有人可以逆流,却又有那么多人希望刻舟求剑,然而剑尚可留在原地,人呢?记忆呢?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游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