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请赐予我宁静,让我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神啊,请赐予我勇气,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神啊,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分辨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Reinhold Niebuhr 《尼布尔的祈祷文》
一、选择的底层逻辑:价值观
很多人都想养成好的习惯,例如运动、学习、成长等等,然而想法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骨感的。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养成好习惯的成功经验,却有无数个失败的教训?
因为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知道从何选起。正如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一样,习惯也有无数种可能,当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就没有方向。
今天听人说跑步很重要就去跑步,明天听人说理财很重要就去学理财。这些人说的对吗?可能对他们而言是对的,但这并不是你自己的答案。
在确定要把“每日三件事”作为自己养成的习惯时,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这三件事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因为选择意味着舍弃。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除却睡觉杂事等时间,有效产出时间在8小时左右(有的人估计4小时都没有),选择做什么尤为重要,因为你绝对不能事事都有时间做。
如何确定哪些事情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呢?那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要明确知道自己的价值观。
心理学家施瓦茨(Schwartz)在62个国家做了价值观的跨文化调查,总结出人类的10个普世价值观,并画出了人类的价值观地图。
这10个价值观分别是:自主独立、精彩刺激、享乐、成就、权力地位、安全、老实听话、保守、友善、博爱。
施瓦茨最大的贡献,是通过巧妙的心理学测量,发现这些价值观呈现一种圆形结构——越是相邻的价值观,行为就越接近,而越是距离远的价值观,就越冲突。
我们很多时候的矛盾都是源于自己不确定自己的价值观类型,例如自己本来是追求刺激有趣的生活,然而却在国企做着重复的工作。
我们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明白现阶段对于自我哪种才是自己最重要的,学会去讨好自己,和自己比,而不是复制别人的生活。
无论你选择哪种价值观,总有一半人在你的对立面。靠获取所有人的认同生活,是一场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
很多人无法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另一个原因是无法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总是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同。
二、选择的方法论
1、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生活中是因为选择太多让选择的过程成为了沉重的负担,我们践行的“每日三件事”的100天自律计划,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三件真正对自己未来有价值的事情上。
我们所熟知的大咖乔布斯和他的迷弟扎克伯格,他俩恨不得每天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就是因为他们要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工作上,而不让穿衣服这样的琐事浪费自己的精力。
2、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自己去做决定带来的满足感会更大,而不是别人给安排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我们首要的事情是去满足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参照别人的标准。有一个说法是:复制别人的生活最多是第二名,而我们是要做我们生活的第一名。
3、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要想找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一种妄念,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
苏格拉底著名的麦穗理论说明的了这个道理: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4、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一样必然失去另外一样,所以才有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对于失去的感到释怀,对于得到的倍感珍惜,这样的选择才会让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5、做不可逆的选择。
就是在做选择时不给自己留退路,就如当年项羽的破釜沉舟,这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当我开始练字的时候我就在朋友圈开始打卡,这就相当于在考验自己的信用,因为如果我做不下来的话,那就是啪啪打脸。
6、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会让人的心态平和,因为人在情绪激动时是无法做出明智选择的。
我们提倡每天做一个关于“小确幸”的反思,这样每天晚上都可以让自己感受到幸福满满。
7、告诉自己不后悔。
这世界上最难吃的就是后悔药,无论多么的后悔,都无法改变当年的决定。
就如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男主人公,他非常后悔当年的选择,他竟然穿越回去修改了当年的决定,不过后来的结局还是让他很后悔。
有句话说得好:每一步路都不白走。那些当年的愚蠢决定也在提示着我们现在的进步。
8、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
一个调查说,那些遭遇意外而残废的人,他们也就是在最初的几个月感到崩溃,之后就会慢慢适应,一年左右就恢复到了正常的幸福水准。
无论做出的选择带来的结果是多么的好还是多么的不好,我们终有一天都会适应。
9、控制过高的期望。
降低期望对提升满意度常常很有帮助,就如我们常说“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就如我在辅导身边的人开始做“每日三件事”的时候,都会建议他们先从7天或者21天开始做起来,而不是一开始就是100天。
10、避免社会比较。
有一个说法:怎么才有幸福感?只要你的收入一直比妹夫高1000元就行。
我们要学会更少地关注他人,更多地关注让自己感到快乐以及让自己生活有意义的事物。
记住:少一些比较,多一些满足。
11、把选择的限制看成解放而非束缚。
当有些选择是别人给出了一些建议,其实这对于我们来讲最大的好处是精力的节约。
就如我们在制定自己的“每日三件事”的时候,可以参照下那些已经做成的小伙伴们他们用的方法。
三、选定“每日三件事”的8个问题。
【问题1】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件事作为我100天自律计划的事项?
【问题2】这三件事于我而言为什么那么重要?请分别说明。
【问题3】当我每天都做到了这三件事,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
【问题4】当你成为了这样的人之后,除了你之外,还有谁会受益?
【问题5】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你那个时候的状态,会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问题6】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你那个时候的状态,你会选择哪种动物?为什么?
【问题7】从今天开始,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来完成这三件事?
【问题8】如果100天自律计划每日三件事,你都完成了,你将会给自己什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