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百兽之王,是一种高贵的动物。因它,而衍生出许多富有生机的成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虎啸风生,虎穴龙潭,龙骧虎步,虎背熊腰,虎视眈眈,龙盘虎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在威廉·布莱克的《老虎》一诗中,老虎生活在黑夜的森林中,生活在它的自由王国中,充满了威严和力量。
“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我们在黑夜的森林中,看到那火焰似的眼睛,那是神威和力量的标志。
而牛汉的《华南虎》一诗中的华南虎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它远离山林,失去自由,被关在人类的铁笼子里,被石块砸,被厉声呵斥,被苦苦劝诱,鲜血淋淋的趾爪,被锯掉的破碎的牙齿,不禁让人痛心无比。
面对着无知冷漠的人群,面对着失去自由,遭受屈辱的境地,我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一个强者的灵魂。
“笼里的老虎,背对着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不管人群怎样威逼利诱,老虎一概不理。人群围在铁笼子外,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老虎,似乎他们是强者,但面对高傲不羁的强者的心灵,人群其实是胆怯的。
是的,面对强者的心灵,摧残强者貌似强者的人,其实是胆怯的。秦桧在背后算计岳飞的时候,他是胆怯的;洪承畴劝降史可法时,他是胆怯的;历史上一切迫害着正义勇敢者的人,他的心灵是胆怯的。
面对貌似强大的铁栅栏和人群,老虎的灵魂是不屈的。
它的身体被囚禁着,它的心灵是自由的,它在抗争:“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它是高贵的,它向往着身心的自由。
这个高贵不屈的灵魂也给了诗人牛汉心灵上巨大的震动:“我终于明白了……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胜/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同样的华南虎,为什么给观众和作者有不同的感受?那是因为他们不一样的境遇和不一样的心灵。
诗人牛汉此时的经历和华南虎一样,他身处那个黑白颠倒、真理被践踏的时代,自身在干校接受改造,许多知识分子因为身心的摧残、尊严的丧失而放弃了生命。也许是牛汉看到了人类意志的脆弱,也许是他自身也曾经悲观过,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看到诗人在桂林观看了华南虎,写下的《华南虎》中他心灵的震动、精神的升华。
我想,《华南虎》不仅仅是写给作者自己,也不仅仅是写给和作者一样有过同样遭遇的那一代人,他写给每一个身处逆境的人。当我们身处逆境,请记得牛汉笔下这有着不屈灵魂的华南虎,请记住:当我们身处逆境和厄运,应坚强不屈,奋勇抗争,追求自由,保持尊严!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总是伴随着风雨和荆棘,所以《华南虎》也是写给每一个人的。
抗争的方法有很多。
记得一个音乐家的故事。他在干校期间受尽了折磨和屈辱,等到自由的那一天,他还依然年轻,精神饱满。别人问他如何经历干校的生活,他幽默地说:“我在铡牛草的时候,我是按四分之三节拍铡的。”他的每一分每一秒不管多么艰辛屈辱,在他的心里都是音乐。他就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抗争,坦然面对重重困难,不放弃生活的信念,坚信正义自由的到来。
“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历史上、现实中,不正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这一片坚实的土地,保持着不屈的灵魂,作着各种各样的抗争吗?
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抗争,“蓓蕾年华映碧波”,殷夫的一首《别了,哥哥》也是抗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抗争,斯巴达克斯忍辱负重,英勇起义也是抗争;红军两万五里长征是抗争,新时代运动员苦练绝技,为国争光也是抗争。
史可法怒斥洪承畴是抗争;闻一多拍案而起,大义凛然以生命的代价作最后一次讲演,是抗争;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的豪言壮志是抗争;伟大诗人普希金,在流放的日子,写下了激励自己激励后人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不也唱出了一种不屈的抗争?不也谱写了一颗不屈的灵魂吗?
华南虎,同样不屈的灵魂,启迪着人们:面对困境,请昂起你高贵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