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班,同事突然问我:诶,你加了那个XX吗?我摇头。她马上说,干嘛不加啊!多加一些朋友更好,拓展人脉和圈子,说不定能帮到你呢!我笑笑,没说话。她又说,上周末那个沙龙活动,你去了吗?我记得我把你拉进群里了啊,怎么那天没去?我说,没去,后来退了。她看着我,直接来了句:我觉得你就是太孤僻了!干什么都独来独往!多交些朋友,多好的一件事啊,你偏偏不要!
可是,周末的时间,我不想社交,不想迎合他人,就想一个人呆着啊。做甜点,看书,去爬山,或者惬意地看一部电影,多舒服啊!
我退群也不是有人惹我不高兴,就是突然觉得没劲,一声不吭就退了。我总是这样,时刻懒散,把自己和他人都放得很轻,觉得人与人之间保持些距离感,挺好。
我孤僻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只不过是不想迎合讨好,轻易交朋友而已。
在人们眼中,所谓的孤僻究竟是什么?
所谓惬意的定义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书中说:如果要给美好的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于我而言,梦想大抵如此。
在我看来,挚友不需要多。我当然知道,人是群居动物,脱离社交,完全彻底的独自生活,无论是从情感上来说,还是从现实上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也都需要社交。但是适度的社交,才是更益身心健康。
也许,你更多需要这么一个好友,可以尽情地倾听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你的困惑,以及你所有的不痛快并不抱以嘲讽;在你需要帮助会力所能及伸出援手,帮你度过困境。仅此而已。
恕我直言,很多群聊都是无效交友的典型代表。如果一个人每天花费过多长的时间在群聊上,只能说明这个人的时间很廉价,根本不值钱。
或许那些让你看上去较冷感孤僻的人,可能只是对陌生人冷若冰箱,只不过是把脉脉温情留给了她认为真正值得在意的人。
当不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很多人加入一些圈子,只不过是害怕自己脱离社会,插入不了话题,不能与更多的人侃侃而谈产生了不安全感。毕竟,碎片化时代,信息的更迭速度超乎想象,但想要追上是不可能的。
以前和前任在一起时,我总觉得对方的给我足够的爱,我就有安全感了。后来发现,其实人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不是过分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得的。
当他回过头,回忆往昔时,我再也不会产生任何共情,与他一起追忆。因为那些都过去了,被我扔在风中吹散了。
失去工作了,朋友不多,没问题;对方要分手,可以;一切完蛋了,也行。因为,你再也不需要什么安全感,你能顶得住生活的一切考验,这就是自由。
对过往情深意切从不回头
当我结束上一段感情,我们之间共同的朋友总是会问我这么一句话:如果他哪天回来找你,想重修旧好,你会和他复合吗?我的回答从来都是不会。
一段关系已经断绝,就是事实。回来的,也不再是当初。
断绝关系了,就干净利落转身。不会盼对方不好,也不求来日发达再重逢。一哭二闹三上吊从来都不是情深意切的最好证明,不体面,也不漂亮。不过分追问,不越矩探究,才是成人关系之间该有的模样。
人生不应频频回头,要一切向前看。像斯嘉丽所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天,永远是全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天。
放弃迎合讨好去任性过一生
同事老说我孤僻,我只不过不想迎合讨好罢了。
我太难接受突如其来的“对我好”,这会让我很惊恐。
所以,我也不会强挤笑脸,去迎合大众口味。你要明白,在这世上,有人喜欢你,就一定会有人讨厌你。人和人之间,都是因了冥冥之中的缘分,不必过于强求。
人的一生太短暂了,活到100岁,也不过是三万多天,八十多万个小时。与其百般讨好,兢兢业业地做一个人人都不太讨厌,但人人又都记不住的“老好人”,不如放弃讨好大众,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自己身上。
很长一段时间,原生家庭的处事方式以及家庭氛围对我的影响很深远,导致我在相当长的岁月里,没有办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对合适的人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情感和需求,为此放弃了很多选择的权利。后来发现,只关注自己的感觉,实在太棒!
所以,多关注自己,自私一点,没什么不好。做自己,更没什么不好。因为人的一生,只能做自己,也只能做好自己。
放弃迎合与讨好,去任性过一生!
好的关系,不是过分强求追赶着要来的,而是万里挑一的,踌躇过后迟疑地伸出手的一个温暖拥抱。
对于别人经历而自己未见识的奇葩事件,不要过分大惊小怪;对于别人不知道而自己耳熟能详的,更不要以过来人的姿态居高临下。
不去打扰别人,保持点距离,不是不好,但不停地拒绝他人释放的善意也不见得好。当人伸出手,与你为善时,你能伸手握住别人的善意,更是一种高级情商。
所以,那就任性一点吧!
如果你因不过分与人交往而被说孤僻,与众不同,我想跟你说,没事呀,我们都一样。
没关系的,因为我也是那个别人眼里孤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