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第一节智力的后半部分,包括智力的过程、测量和性别差异,读的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收获还是蛮大的。
智力的过程。当中主要介绍了罗伯特.斯腾伯格的《行为与脑科学》,他提出了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所涉及的加工过程是人类共有的,这些加工过程被称为成分。根据成分的功能及其概括水平,将不同的成分分为三类,第一种成分是原成分,即使用计划、选择、策略和监控等高级执行过程。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成分即执行个体选择的策略。第三种成分是知识获得成分,即获得的新知识。他认为,个体是通过应用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成分来解决不同情景中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三种成功的智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分析性智力涉及在问题相对熟悉的情况下应用成功智力的三种成分。创造性智力则是个体成功应对新经验所必需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顿悟即有效应对新情况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二是自动化,使思维和问题解决变得有效与自动化的能力,及快速的将新的解决方法,放入自己的认知工具箱当中。第三种是实践性智力,强调个体选择一个可能成功的环境,适应这个环境,并在必要时改造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斯滕伯格在原先对成功智力解释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新的概念,智慧,也就是智慧、智力、创造力的整合。根据WICS理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个体使用创造性智力去解决。去产生新的想法、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第二,使用分析性智力去评估这些解决方法的品质。第三,使用实践性智力去执行决定,并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四、使用智慧去确保这些决定有助于实现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在智力测量当中了解了弗林效应,指的是,孩子比父母的IQ平均分数每增加一代上升18分,应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可能有,儿童比父母有更好的营养和医疗护理,环境的复杂刺激了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构更小的家庭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关心,父母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更多更好的教育等等。弗林效应的应用结果必须不断的修订,用来确定分数的常模。
智力的性别差异。排除掉种族和民族因素,整体说来,男性在中学阶段,在物理和数学上的成绩更为良好,我觉得与遗传和文化相关。特别提出:对于每一个学生进行的每一次评估的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有效的教学实践,而非剥夺学生获取资源或有效教学的机会。对所有关心孩子的成人,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认知能力与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不断提高的。智力是一种当前的心理状态,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并指向未来的变化。所以在讨论智力测量的时候以及智力的性别差异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些结论性的认知,分析结论的最终还是要回到促进发展的目的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