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在考据以及文本的梳理方面的成就在世界汉学界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读佐藤老师的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对于文本的熟稔,一是学界都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水平,什么立场大抵有着比较宏观的把握,二就是他对文本中一些字词的梳理,可谓是用力甚深。比如礼、道、德、兼等等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在不同文本中的涵义,都能够如数家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本书我今天上午读了一半,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比如他谈荀子和道家的关系。我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虚壹而静这个词就有很强的道家意味,比如荀子的天既然是自然之天,那么道家的天也大抵与此相当,是不是受了道家的影响?佐藤先生拿出了司马迁的说法,那就是说荀子习儒墨道德、这里面在道德方面可以和道家挂钩,尤其是老庄挂钩。佐藤先生于是就预先梳理道德这一词语内涵的变化,再转向荀子的思想,得出荀子受到道家影响很大,虽然他对道家毫不留情的批判。
基本上,他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是这样的结构,由荀子哲学的某个概念范畴入手,追溯先秦其他诸子文本中出现同样的范畴,再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种章节安排或许显得有点教条化,但是从文本的爬梳与分析来看,这种研究工作虽然基础,但是却显得极为扎实。
所以说,这本书从学术水准来讲,还是明显高于大陆同类荀学研究书籍。而从作者对荀子思想的研究来看,作者将荀子放在战国的历史脉络中看,不仅有利于呈现其思想的动态性,而且可以跳出儒家的标签来完整而更为真实地反映荀子的本然思想。当然,还原事实真相,这是研究者开展研究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