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陈果老师的课,她推荐了一部法国电影《后来》,在回家的高铁上把这部电影看了。恰好最近在看《人间世》,之前买的书《最好的告别》也到了。这三部作品都是在讨论死亡,都是在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首先,想跟大家分享摘自这三部作品中的触动到我的一些话。
《后来》BY Guillaume Musso
1. 没人能逆转死亡。
2. 生命的美妙就在眼前,而我们总会发现太迟。
3. 在这里,人们都信奉上帝。但是我,相信身体里的心跳 ,相信我的脉搏,相信我身体中的力量。有些时候,你会发现身体里强大的力量。
4. 我知道我将不久于人世,我来这里学会了人生。
5. 当我领悟了这些,我知道我就会离开。但在内心深处,我无法想象生命走到了尽头。
6. 我们死后不是不存在了而是在别处生活。
7. 珍惜你的幸福,每时每刻。
8. 记住,对于你所关心的人,不要羞于说出你爱他们,非常非常爱他们。
9. 最伤心的是,我想到自己永远体会不了那些美好,我想要有一个人倾听我。
《人间世2·抗癌之路》BY 何梦云
1. 我们要认识到它(癌症)的复杂性,才能更好地与它共存。然后将生命的尊严和质量放在更高的位置上。
2. 怎么有质量地生存,真是个大问题。
《最好的告别》BY Atul Gawande
序言
1. 生命必须穿越复杂性(混乱、麻烦、不确定性、偶然性、多样性),然后追逐纯美的境界,但完美永远无法抵达,生命必然走向涅槃。
2. 因此,他踏上从医之路的第一天起,他就发现医学的永恒困惑——不确定性的前提(缺损配置)与对完美结局(无缺陷)的希冀。
3. 在形形色色的不确定性煎熬中,医生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不把呈现确定性作为职业的唯一价值,转而以友善与共情去安抚惶恐的病人和躁动的家庭。
4. 这个行业需要科学(规范),需要艺术(直觉),需要革新(创造),也需要谦卑(敬畏)。
5. 在《最好的告别》中,葛文德变得宿命起来,他深知,医学再怎么奋发图强,依然无法摆脱一个很确定的结局,那就是永远也无法战胜死神,生命的最后一刻必定是衰老与死亡。
自序
1. 一个理智的人在死亡降临的时候还是无法舍弃求生的欲望。
2. 我觉得拉扎罗夫的选择很糟。他冒着经受漫长而可怕的死亡的风险(这正是他最后的结局),追求的不过是一种幻想。
3. 其实,患者的死亡并不代表医生的失败。死亡是极正常不过的现象。
4. 我身处这个充满英雄主义的行业,因修复生命的能力而取得成功和荣耀。
5. 事实证明,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6. 我们一直犹犹豫豫,不肯诚实地面对衰老和垂死的窘境,本应获得的安宁缓和医疗与许多人擦肩而过,过度的技术干预反而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
7. 到那一天,生的愉悦和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02崩溃
1. 实际上,并不是某一种疾病导致了生命的消亡;罪魁祸首乃是在医学实施其维持措施和打补丁工作的时候,身体系统累积的摧毁力量。
2. 衰老是我们的宿命,死亡总有一天会降临。但是在我们体内的最后一个备用系统消失之前,医学护理可以决定这条道路是猛然下降,还是舒展平缓地下降,使我们可以更长久地保持至关重要的生活能力。
03依赖
1. 高龄老人告诉我,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
2. 在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
04帮助
1. 他说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一个人死去的可能性。
2.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05更好的生活
1. 我们终于迈进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大的人认识到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安全的名义限制人们的选择,而是以过有价值生活的名义扩大选择的范围。
2. 对疾病和老年的恐惧,不仅仅是被迫忍受对种种丧失的恐惧,同样也是对孤独的恐惧。当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他们就不再要求太多。
06放手
1. 对大多数人来说,因为不治之症而在监护室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完全是一种错误。
2. 这次化疗只有极小的改变病程的可能,但却有极大的导致她越来越衰弱的副作用。
3. 医生尤其不愿意摧毁病人的期望,对过于悲观的担忧远远多于过于乐观,而且谈论死亡极其令人忧虑。
4. 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5. 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
07艰难的谈话
1. 直到现在,我才认识到,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是一份怎样的礼物。
2. 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谋求共识,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的生活作为生存需求,医患双方都面临着学习的任务。
3. 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为了未来牺牲现在。
08勇气
1. 我们不愿意忍受长时段的痛苦,缩短快乐的时光。然而,有些欢乐使得忍受痛苦富有价值。高峰是重要的,结局同样如此。
2.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3. 结局不仅仅是对死者重要,也许,对于留下的人,甚至更重要。
09尾声
1. 他从来就明白生命的短暂以及个人在世界上的渺小。但是,他也把自己视为历史链条中的一环。
2. 对于医学工作者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我们一直都搞错了。我们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保证健康和生存,但是其实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的工作是助人幸福。
大自然告诉我们,万物终将面临死亡。然而,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可怕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选择避而不谈,或者说忌讳提到这个字眼。但是,每个人一定都曾思考过一个问题:人死了之后会变成什么?
记得小时候,我问大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一句话打发我,“这小孩,一天尽想些有的没的!”后来长大了些,我又问了这个问题,有人说“人死了之后就是一堆灰了。”,有人说“会再次变成妈妈肚子里的小孩。”,还有人说“好人会去天堂变成天使,坏人会被送到地狱成为恶魔。”小时候的我相信儿童文学里写的,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后来我慢慢明白,没有人真正知道人死后会变成什么,因为你所见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他们的今生,而非来世。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自于人们的想象。
人从生下来就有了求生欲,理性的人在死亡面前都会本能地寻求生存的机会。《人间世》里太多这样的事例,患有呼吸疾病的人靠着氧气机也要活下去、患有癌症的人跋涉各地四处求医、患有骨肿瘤的人放弃四肢保全生命。他们求生的故事让观众潸然泪下,在疾病面前,医学和人都显得那么渺小无力。
电影《后来》里,医生Kay是一名信使,他能看到那些将死的人发出的白光,他的任务是让那些人有一个平静的心灵。一次Kay告诉Nathan,他的好友不久后将离世,Nathan很不理解Kay的行为,愤怒地命令他救自己的朋友。Kay只是平静地告诉他“死亡不可逆转。”之后,Nathan想尽办法让他的朋友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死亡的危险,让她去体检,让她不要碰电闸。但是不久后,他的朋友还是因为意外离开了。在经历许多事后,Nathan慢慢学会了面对死亡,并且也成为了一名信使。他还教自己的女儿如何面对死亡,“人死后不是不存在了,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活着的人能做的就是享受每时每刻的幸福,勇敢地表达自己。”
没有人知道那些在重症监护室里满身插着管子离开的人究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满足的还是遗憾的。为了活下去,他们选择治疗,做最后一搏。纵使外面的亲人悲痛欲绝,我们也无法评论离开的人的选择是对是错。每个人都会本能地留念朋友、亲人和这个广阔的世界。我们不愿承认生命的局限性,面对极低的成功率,也选择冒险。
《最好的告别》记录了作者的亲人、朋友和病人面对衰老和死亡的真实故事。葛文德也详细描述了美国养老院社区和姑息治疗的发展历程。他宣扬的是这样一种方式,人要学会有尊严和质量的过完这一生。在这个疾病高发的时代,我们确实应该学会与死亡相处。不仅仅是从当下做起,珍惜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心态,即认识医学的局限性,自主地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要知道,我们不仅只有被禁锢在冰冷的病床上这一种方式。书里面也提到,学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能顿悟的。
花开花谢终有时。花开时,保持愉悦;花谢时,学会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