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进打卡第187/216天】2024年12月15日
【今日读书】
大家好,这一节我们介绍全球变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把中国放在全球这样的一个尺度当中来看,全球变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从两个层面来介绍,第一个层面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星球是不是正在变暖?第二块内容来看看到底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从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冰川冻土湿地面积以及海平面等等来展开。首先,我们来看地球真的是在变暖吗?那么我们主要运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来看。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大约升高了0.85℃;期间,陆地比海洋增温快,高纬度地区增温比中纬度地区大,冬半年增温比夏半年明显。1983到2012年是过去1400年以来最热的30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来,地球正在一步一步的变暖。那么,中国的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一致。从1913年以来,我们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91℃。最近60年气温上升尤其明显,平均每10年约升高0.23℃,几乎是全球的两倍。本世纪前10年是近百年以来最暖的10年。
那么,我们接着来看看降水是如何变化的?1901年以来,全球陆地上的降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减少的趋势。但是就区域而言,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降水变多了,近百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也不是很明显。但是年代与年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国家的主要的多雨带位于华北地区。但是之后呢,逐渐的向南移动,到了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本世纪以来,雨带又有北移的这样一个趋势。那么,从极端事件来看,是不是极端事件变得越来越多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属于不易发生的小概率事件。20世纪中叶以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发生明显变化。极端暖事件增多,极端冷事件减少;高温热浪发生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陆地上的强降水事件增加;欧洲的南部和西非的干旱强度变得更强、时间更久。那么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冰雪,冰雪在减少吗?通过观测,近20年来,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储冰量一直在减少。1992年到2001年间。格陵兰冰盖的储冰量每年减少340亿吨,南极冰盖的冰储量每年约减少300亿吨。2002年以来,格陵兰和南极的冰盖冰储量减少的速度在明显的加快,每年分别大约减少1250亿吨和1370亿吨。那么,除了冰盖之外,全球的冰川也在普遍的退缩。我们可以看看到,1971年到2009年间,山地冰川每年减少大概2260亿吨的冰。这张照片显示的就是非常雄伟的长江源头的冰川已经严重退缩。和30年前的照片对比,冰川的冰舌部分已经退缩了大概1公里左右。曾经让人叹为观止的江源奇观,恐怕难再见。那么,这是我们看到的祁连山的冰川退缩,雪线上升的这个照片,两张对比的照片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祁连山冰川退缩,雪线在上升。据甘肃省气象局的数据显示,1956年到2013年,河西内流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68平方千米和7立方千米,减少比例分别为12.6%和11.5%。近10年,祁连山冰川面积减少了36平方千米,减少达4.2%。那么,我们这张照片看到的是长江源头的冰川由于水量补给不足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退缩。近40年,最大的退缩距离超过了1200米。那么,除了冰川的退缩之外,我们再来看看海平面。海平面是不是在上升?从1901年到201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0.19米。19世纪中叶以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过去两千年要高,而且还在不断加速。
1901年到201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为每年1.7毫米。1993年到二零一零年,高达每年3.2毫米。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量的四分之三是由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之后,体积膨胀所造成的。那么,另外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自工业化以来,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在持续增加。
2012年上述三者的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增加了41%、160%和20%,是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点。那么,从上述的证据我们可以看出来,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的影响是最强和最全面的。在许多地区,降水量变化或者冰雪融化正在系统的持续的改变水文系统。从而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变化,许多的陆地、淡水、海洋物种都已经改变了它的地理分布范围、季节活动和迁徙的规律。那么,对人类系统的一些影响也被归因于气候的变化。我们看到的这张图啊,来自ipcc气候变化2014年综合报告。这一张图用科技文献的方式呈现出来了,全球不同的学者对不同区域。他们的研究,反映出气候变化,它的广泛的影响。那么,第二部分我们就要介绍全球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一个就会对中国的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产生影响。气温升高将改变许多局部地区的植被分布的格局。东部森林植被将北移,尤其是在北方落叶针叶林有可能移出我们境内;华北地区和东北的辽河流域未来有可能荒漠化;西部沙漠和草原略有退缩,将被草原和灌丛取代;高寒草甸分布可能略有缩小,将被萨瓦那和常绿针叶林所取代。另外,广泛分布的高寒草原和高寒沼泽草甸植被将会因为干旱而退化。师生的草见植被像钟汉生的植被影替。那么,第二个我们可以看到冰川冻土和湿地将会减少。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达7000平方公里左右。根据小冰期以来冰川退缩的规律和未来夏季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预测,到2050左右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的变化,80%到90%的岛状冻土将发生退化,季节性融化深度加深,形成融化夹层和深埋藏冻土。湿地面积也在萎缩,近20年来,中国的湿地面积减少了11.4%,如果扣除人工湿地的增加,天然湿地将减少16.6%。那么,另外一方面,海平面的升高也将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海岸带和海洋生物的系统。近50年来,中国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变率约1.4mm/a。中国海岸侵蚀现象比较普遍,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侵蚀岸占了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分别为46%、49%、44%和2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已在海南、广西海域发生。如果到21世纪末中国海平面上升达到预测的30-70cm,海岸侵蚀、海水入侵、近海生态系统退化的程度和严重性将进一步的加大。我们这里看到的一张照片,这是来自处于南海之滨的阳江。这里因为得到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红树林面积在上世纪50年代超过了8万亩。然而,到2011调查统计,红树林的总面积已不足万亩。红树林的减少实际上就是全球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那么,另外我们再来看极端事件的增加。1960年以来,我国区域性的高温事件、气候的干旱事件和强降水事件增多,低温事件明显减少;本世纪以来,影响我国台风的强度明显增加,平均每年有8个台风登陆,其中有一半是最大风力达到或超过12级的台风,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了近一倍。由于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我国中东部霾的日数明显增加。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极端事件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在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的烈风圈的直径达1410公里,可以把广东和海南全部装进去,2018年体积最大的台风。所以这样的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实际上都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我们最后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首先,我们从地表平均的温度、降水、极端气候事件、冰川,海平面、等指标,地球正在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冰川、冻土、湿地、海平面等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