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
而读书人就是要咬文嚼字的,所以才叫“文人”。
我不是文人,但我渴望成为文人,因为那是我的理想,所以我秉着一颗虔诚的心,时刻如履薄冰地行走在通往文学这条蛇行斗折的道路上,尽管沿途险象环生、荆棘密布,尽管前途无限渺茫、一片暗淡。
对于弃文从厨多年的我来说,简书的出现,无疑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可以随时书写的平台,在我感激不尽的同时,也是为了书写方便,有据可循,我在网上订阅了一本兰宾汉著的《标点符号用法手册》一书。
从此,我就好像拥有了尚方宝剑,一“剑”走简书。初出茅庐的我不仅给简书名噪一时的“无戒大叔”指出过很多错误,给竹露雨滴响(简书伯乐)提过意见,我还给梅拾樱老师(简书版权、签约作者)提过建议,她们的态度都很谦虚,运用字、符都很谨慎,对我的提议也是满心接受。
可唯独有一个简书主编对待文学的态度随心所欲。不但没有做到咬文嚼字,而且对我给他指出的错别字不以为然,一副敷衍了事的样子。
兰宾汉著的《标点符号用法手册》一书,详细地记录了郭沫若在《正标点》一文中描述标点符号在文中作用的原句,“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等于人而无眉目。”
作为辅助句子的标点符号尚且是眉目,那么错别字更是脸了,你说你连脸都不要了,你还当什么主编!
鲁迅先生就非常重视标点符号的作用。他的小说《药》写完以后,专门写信请语言学家对自己小说中的标点符号加以修改订正。他在致钱玄同的信中说:“送上小说一篇,请您鉴定改正了那些外国圈点之类,交于编辑人;因为我于外国圈点之类,没有心得,恐怕要错。”
我们不怕错,我们怕的是你对待错误不端正的态度。我所在的简书文学社群里,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自己的每一个没有争议的错字、错符付费;因为我们懂得阅读是选择,写作即分享。
大家选择看“你”文章其实有很多原因,比如高颜值(就像我,哈哈哈),比如好文采(就像别山兄),还比如高头衔(就像你)……想看的理由有很多,可你写作分享后的态度着实让我为你着急!
想想一个主编对待文字,文学都是如此的不屑一顾,那他审出的稿子该是什么样子!前些天我看了简书专题主编半朽的《阉割》,很受启发:引人入胜的题目,脑洞大开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不仅情不自禁地赞赏了他,还特意调侃了一下他。
看过人家的文章后,我就知道“我”经常被首页拒稿的原因了。
如果简书写作者五花八门是大势所需,那么简书主编参差不齐就是监管不严。
我就纳了闷了,同样是主编,差距咋就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