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活动正常,但胎心降低。”群里闺蜜突然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不到一秒钟,我和另一个闺蜜立马问情况。
“又出现宫缩了吗?”
“胎心降低是怎么回事?”
一个又一个问题抛向了此时正在医院“兵荒马乱”的闺蜜。
这是她继上周半夜出现宫缩突然住院一星期出院后的第一次检查。
有一天早上,闺蜜突然在群里说,自己在前一天晚上突然出现假性宫缩住院了。
看到这一消息后我和另一个闺蜜都担心不已。
孩子距离足月还有两周时间,闺蜜自从怀孕后一切都很小心,连吃水果都不能畅快,就是担心肚子里的宝宝会因为她的饮食不当而受到刺激。
可是,即使在如此小心的情况下,在距离足月还有两周时依然出现了这种问题。
看到消息后,我利用午休时间给她发了视频,因为前一天晚上闺蜜在不足一米的小床上一个人躺了一晚上做胎心监护,当接通我视频还没完整说一句话,她就泪流满面。
我知道她只所以这样难过的原因,小心翼翼护了八个月的宝莫名其妙就出现问题,在最担心最无助的时候,医院不让家属陪同,她只能在极度担心和紧张中一个人面对内心恐惧,撑着大肚子跑来跑去应对检查。
但即便我知道她难过的原因,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安慰她,毕竟我不是她,此时最让她心安的事情大概就是医生说一切正常。
我不能在得知她无助时第一时间赶过去陪着她,只能通过屏幕,在中午和下午发视频陪她聊天,让她无处发泄的情绪找一个宣泄口,甚至在医生又一次做胎心监护的时候和她聊天,以此种方法唤起胎儿的好奇心让其配合检查,达到合格。
还好,不知道是我和闺蜜聊天转移了她紧张的情绪让胎儿感到了安心,还是胎儿听到外部讲话变得很有活力,总之傍晚的胎心监护终于过了。
第二天早上胎心监护再次合格后,医生终于说出了令人后怕的结果。
“如果昨晚胎心监护再不达标就要进行剖腹了。”
闺蜜听后冷汗刷刷流,她说:“幸好过了,要不然宝宝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不适应怎么办!”
在医院住了一星期后,闺蜜顺利出院,医生叮嘱几天后去医院再做一次胎心监护。
结果我们就看到了开头那个结果。
胎儿活动正常,但却胎心降低。
医生说下午再做一次,如果还不达标就要再次住院观察。
闺蜜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到了下午一点半,在做胎心监护的过程中,医生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医生和闺蜜聊天,胎儿就会异常活跃。
医生建议闺蜜和胎儿聊天,果真,效果出奇的好,这次一次过。
当闺蜜在群里说了结果后,我们都开心不已。
闺蜜说终于可以安心回家了,要不然又得住院,住院是小,万一宝宝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下午我刚到宿舍,手机响了,一看是闺蜜打来的,刚一接起,闺蜜声音愉悦,“明天休息吗?”
“不休。”
“那后天呢?”
“后天休啊,怎么了?”
“我们好久没见面了,你休息我们可以见面。”
一瞬间,我变得恍惚,张口问道,“你是要过来找我吗?”
话一出口,又觉得可笑,但内心却又抱了一点点的期望。
“我现在这个身份你敢让我来吗?说不准来的时候一个人,走的时候就变成了两个人了。”
我一听差点笑出声。
“敢啊,那是我跟你肚子里的宝宝有缘。”
口中打趣,但实则确实是不敢,况且就算我邀请闺蜜过来,闺蜜也是会拒绝的。
女性在变成母亲的那一刻,仿佛世界所有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只有妈妈这个角色。
这一特性除了由生理结构决定,还由母亲这个身份决定。
她们的眼里心里只有孩子,哪怕这个孩子在别人眼中一无是处,在母亲眼里也是一块世间无二的稀世珍宝。
所以,很多女性失去自我的那一刻不是分娩当妈妈的那一刻,而是发现自己怀孕的那一刻开始。
她们的内心随着身体一天天的不断改变,到最后,眼里心里只有孩子。
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去哪了,也许她们早已不在意。